業內人士認為相關標準滯后和缺失是主因
四川是中國著名的家具生產基地,但平日里的"家具明星"在這次檢查中卻變成了"黑主角",既令人驚嘆,也傷了消費者的心。如此"淪落",原因何在?
病因
家具行業發展不均
成都家具行業檢測員王先生表示,隨著《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以及地方家具產品"三包"規則、規定的出臺和貫徹,再加上家具行業標準的相繼出臺,家具產品的檢測有了標準可依,改善了檢測機構對家具產品的檢測方法,能更有效地確保家具產品的檢測質量。"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作為一名從業十多年的資深檢測員,與家具打了多年交道的王先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國家具企業雖然建立了標準化管理體系,以及質量管理系統,但發展的水平其實不均衡,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也還有差距。"
行業標準滯后成阻礙
王先生認為,目前家具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根源在于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后以及管理缺乏規范、缺乏產品標準,甚至一些小廠家使用劣質原料,做工也是粗制濫造。此外,相關標準的滯后和缺失,也讓不少家具廠家"摸著石頭過河",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據他介紹,我國現行有關家具的110個標準中,1995年前發布的標準有82個,占標準總數的75%。而1995年后發布的標準只有28個,僅占25%。"僅在標準方面,我們就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對家具行業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王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與國內標準相比,國外的標準規定得更加全面和詳細。例如《床類主要尺寸》標準中對單層床和雙層床規定了主要尺寸,而這類產品國際標準化組織已制定出了兒童床安全性測試方法,民用帶梯雙層床安全性及測試方法、軟體家具耐煙蒂和模擬火柴點燃后的阻燃性測試方法等標準。
王先生說,一些已發布的標準也明顯滯后于家具行業的發展,但一直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訂和完善,部分家具新產品也沒有編制出新標準,缺少了對家具行業發展的指導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