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7日下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充滿信心。
“我們期望的企穩回升,第一是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企穩回升;第二是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企穩回升;第三是防止市場大起大落的企穩回升;第四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企穩回升。”倪虹強調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春節過后,房地產市場加速回暖,多家典型房企的銷售情況已顯著修復,或下跌趨勢大幅收窄。
在百強房企銷售榜單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以下簡稱“萬科”)在今年依然穩居次席位置。2023年1月,萬科單月實現合約銷售額286.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356億元下滑了近兩成。
但到了今年2月,萬科單月合約銷售額提高到了301.2億元,環比增長5%。2022年2月,萬科實現合約銷售額293.7億元,同比亦有所增長。
2023年2月,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00832.HK,以下簡稱“建業地產”)取得合約銷售額21.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1.58億元增長83%。建業地產的銷售情況在今年1月就已大幅改善,當月取得合約銷售額28.71億元,同比增長43%。
去年12月,建業地產的單月合約銷售額同比減少78.2%,2022年全年合約銷售額同比下跌60%。截至今年前兩個月,建業地產累計取得合約銷售額達到49.9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31.65億元增長近58%。
“中國今年GDP增長主要依靠經濟重啟后消費正常化,以及房地產企穩回升的拉動。”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近期內地3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已反彈至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表明房地產銷售觸底反彈可能早于預期。”
典型房企銷售顯著回暖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包括萬科、建業地產在內,越來越多的典型房企的銷售業績得到了明顯改善。
在百強房企銷售榜單上,2023年前兩個月,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048.SH,以下簡稱“保利發展”)已經躍升到行業第一的位置。
今年2月,保利發展實現簽約金額342.84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39.78億元增長43%。今年前兩個月,保利發展累計實現簽約金額638.2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22.8億元增長22%。而在2022年2月,保利發展單月簽約金額同比下滑25%,2022年前兩個月的累計簽約金額同比下滑30%。
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83.SH,以下簡稱“金地集團”)在今年2月實現簽約金額147.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96.2億元上升近54%。截至今年前兩個月,金地集團累計實現簽約金額240.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45.8億元下滑2.3%。
金地集團在今年2月的銷售業績實現了觸底反彈。2023年1月,金地集團實現簽約金額92.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49.6億元下降38.4%。今年2月的銷售業績同比大幅回升近54%之后,金地集團在今年前兩個月的銷售跌幅已經收窄,接近2022年同期水平。
而在去年2月,金地集團單月簽約金額同比下降近45%,2022年前兩個月累計簽約金額同比下降近41%,全年簽約金額同比下降近23%。
2023年前兩個月,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03990.HK,以下簡稱“美的置業”)累計取得合約銷售額150.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42.2億元增長近6%。美的置業在去年全年取得合約銷售額792.4億元,比2021年的1371.4億元下滑42%。
今年2月,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3900.HK,以下簡稱“綠城中國”)自投項目單月合約銷售額為15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15億元增長37%。截至今年前兩個月,綠城中國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24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11億元增長近18%。
一些出險房企的銷售業績在今年春節以后也得到了改善,銷售下跌趨勢正在逐漸收窄。2022年,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0884.HK,以下簡稱“旭輝控股”)全年累計合約銷售額為1240.3億元,比2021年的2472.5億元大幅減少一半左右。
今年2月,旭輝控股單月合約銷售額為78.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83億元下降6%。今年1月,旭輝控股單月合約銷售額為50.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84.4億元下降近41%。由于今年2月的銷售業績實現改善,使得旭輝控股在2023年前兩個月的累計合約銷售額達到128.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67.4億元下降23%,降幅與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今年2月,中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2772.HK,以下簡稱“中梁控股”)取得合約銷售額40.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64.1億元下降37%。今年1月,中梁控股取得合約銷售額36.6億元,比上年同期的83.9億元下降56%。
2023年2月單月合約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后,中梁控股在今年前兩個月累計取得合約銷售額76.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48億元減少48%。中梁控股在2022年全年的合約銷售額為660.5億元,比2021年的1718億元下降近62%。
部長表態“充滿信心”
3月7日下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倪虹從市場供給和需求、市場預期、政策落實等三方面情況分析,表示對2023年房地產市場形勢企穩回升“充滿信心”。
倪虹在“部長通道”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從市場供給和需求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防控政策也作了優化和調整,對房地產供需兩端都產生了積極影響。供給方面,施工人員、施工材料可以順利進場,住房項目復工率大大提高。從需求看,現在售樓處看房量大幅提升,成交量也有明顯改善。
從市場預期看,今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的銷售,包括一手和二手房,結束了13個月的負增長。雖然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有漲有跌,但總的看價格是平穩的。同時,保交樓工作在扎實推進,有力保障了購房人合法權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資也得到了改善。市場主體信心正在恢復。
從政策落實情況看,購買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購買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經出臺,正在落實見效。不讓投機炒房重新入市、原則上不支持三套以上購房的要求,各地也在認真落實。
對于202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倪虹表示將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穩支柱,二是防風險,三是惠民生。
在穩支柱方面,倪虹介紹,在統計上我國把國民經濟的行業分成20大門類,一般認為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這個行業就是支柱產業。現在20大行業中有6大行業超過5%,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擁有兩個支柱。一個是建筑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的6.9%;另一個是房地產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的6.1%,兩個支柱產業合起來占GDP比重達13%,“把兩根柱子穩住,對穩定經濟大盤有重要意義。”
倪虹還進一步介紹,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有一個“456”的概括,即房地產的相關貸款占銀行信貸的40%,房地產的相關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的50%,居民財富60%在住房上,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
“穩住房地產業,要堅持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平穩健康發展。”倪虹說。
在防風險方面,倪虹表示,要防范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避免和金融風險、地方債風險交織,發生系統性風險。用“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以“精準拆彈”的方式化解風險。
“‘一頭’是抓優質房企,一視同仁支持優質國有房企和優質民營房企,改善他們的資產負債狀況,滿足他們合理的融資需求;另‘一頭’是抓出險的房企,一方面幫助他們自救,另一方面嚴格依法依規處置,絕不讓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蒙混過關,要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同時,要大力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風清氣正的市場氛圍,讓人民群眾放心購房、放心租房。”倪虹表示。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產政策方向進行了定調。在供給端,“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在需求端,“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