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日前,貴州省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出公告,公布了于2022年11月5日至2022年12月1日掛牌的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結果,競得人為遵義文康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文康置業”),合計耗資10.54億元。
根據股權追溯,文康置業從11月下旬的成立時間到11億元的注冊資本,似乎都是其母公司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置業”)為遵義兩地塊“量身定制”。
從遵義市的區位優勢來看,既非早已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更不是后來居上的新一線城市,作為白酒第一股重回地產圈的首選,確實差強人意。
不過,在遵義市拿地,或為意料之外,細細思索,也在情理之中。
11月末,茅臺置業100%控股母公司貴州茅臺發布公告,上演了一次特別分紅,特別之處就在于這是其年內第二次分紅。
當真是“財大氣粗”。
另外,根據筆者調取的貴州省統計局數據《貴州統計月報》(10月)顯示,2022年1-10月貴州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419.62億元。
作為參考,同時期貴州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4415.71億元。
當真是“捉襟見肘”。
因此,特別分紅中,持有茅臺60.75%股權的貴州省國資委和財政廳可以分得一筆非常可觀的利潤,利好財政收入。
那么作為“負責任國企”,茅臺集團顯然不能獨愛貴州而舍遵義。畢竟總部就在遵義,且遵義前10月的財政缺口也不小。
畢竟拿地的11個億對于目前破千億營收的茅臺來講,也就是一星期賺的。
不過,除了盡責之外,茅臺置業拿地從其子公司“文康置業”的“文康”二字不難看出此番拿地背后布局文旅康養地產的另一番“野心”。
從2011年開始,茅臺發出多元化發展的口號伊始,就正式“跨界”進入地產圈,并順勢拿下北京的北環中心。尤其在2012年茅臺置業成立后,9.4億元競得三亞海棠灣一宗地塊,彼時茅臺的計劃是打造高端旅游度假村。可惜直至目前仍然沒有開業。
至今十年過去,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比其他喊著“活下去”的地產企業,現金流充裕的茅臺并沒有充分感受到地產圈的資金壓力,相反“三支箭”入局的政策利好頻出,而且“經典醬香型冰淇淋”冥冥中也許給了茅臺新掌門人再次嘗試“跨界”的勇氣。
只是,地產真的是酒企的“良配”嗎?
2011年至今在地產圈“小打小鬧”探索了十年的茅臺集團,遇上了地產業高歌猛進,日進斗金的風口,也沒有飛起來。
牛欄山二鍋頭母公司順鑫農業旗下地產板塊也在2021年年底進入了剝離序列。20年前成立的順鑫佳宇負責順鑫農業的地產業務,但是知道剝離計劃前的2020年,該公司年報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最多是白酒65.66%和屠宰業27.14%,其他營業收入僅占7.2%
彼時,剝離地產業務的公告一經發出,順鑫農業迎來兩個漲停板,市場回應不言自明。
2007年12月,瀘州老窖發布公告,意在聚焦白酒主業,決定轉讓地產公司股權。
2010年7月,金種子酒與安徽金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擬將持有地產公司98.16%股權轉讓給金種子集團,金種子酒公司則是宣布退出房地產行業。
4個月后,酒鬼酒將控股子公司湖南利新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5%股權轉讓給成都新合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在2011年,酒鬼酒完成了旗下所有地產業務的剝離。
地產江湖遠比白酒圈風高浪險。尤其是在“房主不炒”的基調下,目前的一系列針對地產企業的利好政策,都是以“保交樓穩民生”的前提,保障地產行業回歸良性軌道做出的努力。白酒雖然與地產在消費領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回到商業模式層面,二者的差異十分巨大,從生產到銷售,對比白酒企業,地產業受限的條件相對較多,而這些受限的條件,并非是僅僅依靠穩定的現金流輸血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