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不管是行業報刊還是網絡上,關于成本上漲、利潤漸薄、人員難招、經銷商轉型的文章已屢見不鮮。媒體洞察到,市場發生的變化似乎也在引導經銷商轉型,但從市場實際來看確實已經有這種苗頭,有些經銷商已經付諸行動了。
品牌:越大的越“難做”
經銷商代理品牌經營是市場發展的趨勢。筆者在近期的采訪中發現,經銷商在代理品牌時常常會遇到廠家方方面面的約束,比如資金實力、店面大小、店面位置等。經銷商為了拿到品牌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廠家的要求。但在后期的合作中,“廠商”之間就會出現合作危機。一方面是廠家強勢的政策迫使經銷商壓貨、交活動經費;另一方面是廠家的嚴格管理流程和成本控制削減了原來給予經銷商的優惠。比如在早期合作期間經銷商店內常備的紙杯、稿紙、彩色宣傳頁、色板等都是免費提供的,到后期就變成了購買。好多大品牌代理商說,與其做大品牌還不如代理二線品牌,合作方式靈活,產品容易讓消費者接受而且能夠替我們經銷商著想。
在甘肅蘭州某東北品牌代理商告訴筆者,越大的品牌做起來壓力越大。他說蘭州市高端消費群體很有限,一個月也做不了幾單,在賣場租金瘋漲、運輸成本增大、人工工資上揚的前提下,淡季很難完成廠里下達的任務,而完不成就要扣錢。另外,廠里時不時地發傳真說要上新品需要經銷商繳納定金,如果不交就拿廠里的政策說事。(出來新品不給上,以后不給優惠政策等“要挾”……)逼得經銷商東拼西湊來交錢,結果是新品沒出來錢卻沒有退回來。
另外,廣州某蘭州代理商告訴筆者,“廠商”的關系已經嚴重脫節,從他開業那天到現在為止的半年多時間里,廠家對他的經營情況不聞不問,有時候產品出問題了打電話到廠里連辦事的人都找不到。“廠商”之間出現這種情況,真是讓經銷商傷透腦筋,不換品牌才怪
賣場:“逼迫”經銷商轉型
時下,賣場漲租金已不再是傳聞,而是扎扎實實的在漲了。蘭州月星的三樓已經由原來的60多元/㎡漲成79元/㎡。近段時間以來筆者頻頻聽到賣場以整體調整為由來“逼迫”經銷商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份,筆者就了解到賣場在大調整時已經把樓層劃定了經營范圍,在家具館又開辟了木門專區,到后來再次作調整時,賣場招商部對不在木門區的某品牌木門經銷商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改行做家具,要么統一歸屬到木門區(據了解木門區已滿)。
月份筆者一個朋友的店面又遇到了此種“待遇”。三樓是櫥柜區,由于前段時間的調整,僅剩下兩家木門店面夾在櫥柜店面中,前幾天賣場通知他們調整,要求經銷商要么改行做櫥柜,要么退場,總之這個區域不能出現木門店面。在此高壓政策下,讓做門的經銷商不得不改行做櫥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