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區域性強
需加大對外交流
記者:張會長是第幾次參加四川木門節?印象如何?
張國林:四川木門節我在北京就有耳聞,這是第一次參加,親臨現場后才感覺到活動規模之大,消費者熱情之高。僅在富森.美家居北門店就能看到二三十家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木門品牌,這在全國都屬罕見。但我粗略看了一下,這么多品牌的促銷活動幾乎都大同小異,營銷活動不能突出自身品牌特色,也反映出木門行業剛剛起步,尚未成熟。一個成熟的行業不僅要有共性,更需要有更多的個性、特色的品牌和企業。
記者:有人說,目前的木門市場就像五年前的木地板市場,發展潛力非常大,你如何看今明兩年木門市場的發展趨勢?
張國林:進入2000年,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爆,下游的家具建材業蓬勃發展,木門業也逐漸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老百姓對木門產品的消費概念也越來越清晰,成品套裝門也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強,木門生產企業一夜之間冒出無數家,各種企業都在生產木門,僅四川的木門企業就有好幾百家。一方面隊伍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卻是競爭的無序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還沒有一個品牌足以號令群雄。
記者:對比全國市場,四川木門企業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張國林:成都是一個非常休閑的城市,四川省內大大小小有幾百家木門生產企業,本土木門企業對外交流融合力度不大,這也許是區域文化所致。
標準木門潛力巨大
木門進入市場細分階段
記者:您如何看待圣象.合雅的標準木門?
張國林:圣象集團從2008年開始投資生產品牌木門,并根據市場需要在全國率先提出"標準門"概念,我曾經兩次親自到江蘇考察過合雅木門的生產基地,其生產規模和產品工藝在全國木門市場都是一流水準。加上"圣象"品牌的強大號召力,上市后一定會"一鳴驚人"。
記者:請張會長談一下標準門市場的發展潛力。
張國林:如果說成品套裝木門發展不成熟,那么標準門發展時間更短。但是隨著工信部、住建部對商品房門洞的統一規范,加之傳統木門的訂制周期限制,長則七八十天,最短也要一個多月,標準門的市場潛力越來越大,憑借圣象集團的資金技術和實力,合雅標準木門這朵小花未來必將綻放。
記者:那么傳統定制門的發展趨勢和空間在哪里?
張國林:標準木門的空間越來越大并不代表定制木門會被擠出市場,木門行業下一步的發展必然是加大市場細分以及突出產品特色。類似服裝行業,市面上有那么多大品牌高起點的西服可手工定做的裁縫鋪并沒有消失,而且定做西服的價格也并不低,這就要求那些訂制木門的生產企業首先要提產能縮工期更要生產出更有特色更加個性的產品。但是就像家電產業一樣,引領行業趨勢的必然是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的企業,因為大企業大品牌經得起市場檢驗,自然會占領行業主流并擁有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市場是公平的,機會總是留給有策略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品牌的特色,才能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