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室內門行業利潤受到嚴重擠壓,以至于在國內購買一套室內實,與從德國進口同樣的室內,有的價格差距在1500-3000元,企業為了能夠經營,不少只能苦撐而不敢提價,室內門行業陷入發展困境,亟待突破。
筆者近期在東莞、珠海、惠州市等地走訪獲悉,許多室內門企業都認為要維持生存就應該提價,但與經銷商、外商洽談訂單時,卻很少有企業提價。道理很簡單,誰先提價,誰就有可能流失訂單。事實上,導致企業缺乏討價還價能力的深層次原因,是當前我國室內門產業結構層次低,缺乏品牌。雖然成為室內門出口第一大國,但這掩蓋不了由于室內門行業在2000年前后大規模發展,進入門檻不高,室內門企整體呈現"小、土、散、亂" 等特點,也掩蓋不了室內門行業普遍缺乏具有實際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創新,產品同質化嚴重等不足。
正是由于這些不足,導致國內不少企業無法提價。目前,室內門企業行業進入門檻過低,中小企業仍然非常多,競爭異常激烈。比如,在東莞有20-30家室內門企業,但真正上規模、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卻不多。許多中小企業以非常低的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靠出口退稅獲得微薄的利潤,一旦行業格局發生變化,抗風險能力低將使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近期筆者在惠州、東莞兩地走訪室內門企業時,與行業人士及工廠負責人探討后認為:我國室內門行業只有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室內門產品質量,增強室內門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并不斷創新開拓新市場,才能改變現狀。
許多中小企業以非常低的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靠出口退稅獲得微薄利潤,一旦行業格局發生變化,抗風險能力低將使企業面臨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