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年來,東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鋁集團、中鋁制造的堅強下,堅持秉承勵精圖治、創新求強的企業精神,堅決扛起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沖鋒在攻關鎂合金國際標準制定的前線,僅在4年時間里,就為主起草了3項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實現了變形鎂及鎂合金產品國際標準制定從無到有、從參與到主導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國鋁鎂合金事業再攀新高峰筑牢東輕銀色強國基石。
踐行初心使命挺起民族脊梁
69年前,為結束我國不能生產變形鎂及其合金加工產品的屈辱歷史,滿足我國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用鎂合金材料的需求,經國家代人親自審批,在侵華日軍731部隊的廢墟上建立了我國大的鋁鎂加工基地——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69年來,東輕始終以滿足國家需求為要務,求真務實、守正創新,不負黨和人民的時代重托,堅定走在鎂及其合金的前沿技術研發道路上,共和國史上的枚導彈、氫彈,顆人造衛星……每一個大國崛起的壯舉背后都有東輕身影。
作為“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東輕緊跟行業發展步伐,持續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國企責任擔當,作為中國鋁鎂加工行業的“拓荒人”,堅持出鋁材、出人才、出經驗的企業傳統,團結帶領科技創新團隊深入“無人區”開拓進取,銳意革新,不斷填補行業、國家多項技術,先后完成近兩百項國家鋁、鎂及其合金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我國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積蓄了強大力量。
近年來,東輕不斷做優做大做強企業鋁鎂加工業務,勇做不斷突破行業技術的“弄潮兒”。2018年,東輕初入國際標準工作,至今已為主完成國際標準3項,新立項2項,為向展現中國實力、激勵我國鋁鎂合金科研隊伍斗志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強化自身建設賦能高質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擁有強大技術創新力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有力籌碼,為不斷激發企業產能,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搶奪更大的“蛋糕”,東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全力加強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不遺余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要不斷鞏固科技人才、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提高科技人員收入水平,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努力奮斗。”中鋁制造副總裁、東輕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學書在東輕學習貫徹中鋁集團第四屆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專題會議上強調。多年來,東輕堅定“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進步靠教育”的理念,堅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不遺余力在培養鋁鎂合金領域人才上下功夫。作為東輕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法,“名師帶高徒”充分發揮其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優勢,為東輕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立夯實了基礎;東輕以企業內的行業技術創新先優模范為核心,成立勞模/大師工作室,并充分發揮其人才孵化作用,積極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步伐;在日常培養的基礎上,東輕還不定期舉辦科技創新競賽,在競賽中打磨功夫,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氛圍;強化與高校的溝通交流,開展科技創新相關各類培訓、發揮與內外部聯建共建的黨建載體作用,為拓寬知識的暢通交流渠道,通過對間接經驗的“拿來主義”簡化了人才進步方式,形成了知識共享、資源共有的局面,加速了人才隊伍的培養;同時,東輕還堅定不移做好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明確責任擔當,在經年累月的努力下,培養出了一只忠誠度高、業務能力強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為我國進軍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供強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
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標準是“通用語言”,想要成為其標準制定人,應熟悉其內部結構、了解其應用對象、掌握其制定規則等基本內容,才能獲得深入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順暢“通行證”。近年來,東輕不斷利用國有企業的優勢,結合自身品種多、歷史久、經驗豐富的特點,持續強化自身建設,積極發揮“一鋁”作用,與國內鋁鎂加工企業通力合作,提高政治站位,放大發展格局,聚焦全球戰略,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突破瓶頸,勇攀科技創新更高峰。同時,東輕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思維對標鋁鎂加工企業,抓住聯合制定國際標準的機遇,強化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升級,持續加強東輕實力展示,為今后東輕制定更多更具性的國際標準鋪平道路。
持續攻堅克難強化能量輸出
堅持黨的、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近年來,東輕堅決貫徹落實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形成發展新優勢,加快關鍵合金材料研發,解決‘卡脖子’技術,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斗志,鏖戰在國際標準研制的戰場,矢志讓五星紅旗在上空高高飄揚。
標準的制定權,就是行業的話語權,就是市場的主動權。東輕深知這個道理,堅決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堅決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在行業資源配置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在鋁鎂合金加工行業發展中起到作用的“銀色支柱”。2018年,東輕主導完成的項國際標準ISO23694《Wroughtmagnesiumandmagnesiumalloys—Extrudedrods/barsandtubes(變形鎂合金擠壓棒材和管材)》獲得立項批復,由于此項標準為制定,缺乏參考經驗、國內外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等原因,東輕科研隊伍制定國際標準的次試水并不順利,他們痛定思痛,堅持問題導向,以影響成果的因素為標準的發力點,成立攻關小組,層層壓實責任,深度鉆研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和強化標準的可執行性,掃除了標準在施行過程中的障礙,歷經一年的不懈攻關,東輕科研隊伍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打破了鎂及鎂合金國際標準領域近40年沒有變形鎂及鎂合金產品標準的尷尬局面,同時,也開啟了東輕鎂及鎂合金領域標準化走向國際的新開端。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的關鍵支撐,成為企業生產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東輕堅決從行業戰略全局出發,牢牢牽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走好科技創新的先手棋,助力集團在經濟浪潮中占機、贏得優勢。2019年,東輕為主完成的項國際標準ISO26202《MagnesiumandMagnesiumalloys--Magnesiumalloysforcastanodes(鎂及鎂合金——鎂合金犧牲陽極)》順利發布;2021年東輕主導的ISO23694《Wroughtmagnesiumandmagnesiumalloys—Extrudedrods/barsandtubes(變形鎂合金擠壓棒材和管材)》和為主的ISO2700《WroughtMagnesiumandMagnesiumalloys—Platesandsheets(變形鎂合金軋制板)》順利發布,至此,東輕僅用了四年時間從國際標準小白成為常客,期間,東輕標準化工作者更是肩負著ISOTC79/SC5/WG9召集人的工作,為鎂及鎂合金加工產品。東輕通過對國際標準的制定,達到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效果,為我國企業鎂及其合金加工企業破除貿易壁壘、奪取市場、推廣技術、弘揚中國品牌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賦能我國經濟發展更快發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鎂合金領域的國際標準只是開端,作為鋁、鎂合金合金的搖籃,東輕將繼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在中鋁集團黨組、中鋁制造黨委的堅強下,大力開展科技創新事業,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打破中鋁集團在鋁加工領域國際標準,提升集團在鋁鎂加工行業中的地位,展現“一鋁”銀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