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短短一年玻璃價格漲幅高達100%,玻璃期價也不斷刷新上市以來新高,如此驚人的漲幅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驅動力?近日,不少業內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反映,隨著玻璃價格的上漲,玻璃產銷兩旺,廠家庫存處于低位,市場可流通貨源有限,往往一貨難求。玻璃都去哪了?真的像市場人士所講那樣,玻璃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市場中不乏貿易商大量囤貨,惜售心理較重。這到底是真相還是假象?為此,4月28—29日,期貨日報記者來到素有中國玻璃之城之稱的沙河一探究竟。
一問:玻璃市場火爆的背后邏輯是什么?
此次到沙河,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沙河大不一樣了:清透的空氣、干凈的街道、安靜的環境……走在沙河的大街小巷,來往的貨車不斷,但此次給期貨日報記者最直觀的感受是,運輸的車輛雖然不少,但車上的玻璃卻十分有限,有些甚至只裝了不到一半就走了,這和昔日旺季時排隊拉貨的熱鬧場景相差甚遠,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是因為運輸車不愿意拉貨,而是因為廠家的玻璃庫存太少了。
據了解,目前沙河玻璃企業庫存普遍位于歷史低位,有些廠家“零庫存”狀態已持續了數月。在走訪中記者看到,不少玻璃廠偌大的倉庫內堆放著滿滿的空架子,整個廠庫“空空如也”。
今年春節以來,玻璃廠產銷比超過了100%,有些甚至達到了180%。如此之高的產銷比也讓不少玻璃廠感受到了難得一遇的“好日子”。
“作為玻璃行業的從業人員,今年以來的市場情況確實是我入行十幾年來很少見的。”沙河長城玻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往年整個玻璃行業有淡旺季之分,但是今年從年后到目前,一直給人感覺市場銷量很火爆,整個產銷情況都很好,看不到以往的淡季跡象。
對此,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銷售部長牛利杰表示,春節后到現在,在原片玻璃市場,中間貿易商、下游加工廠整體采購積極性都比較高,下游市場對玻璃原片的需求不斷增加。
“從廠家來看,和以往同時期相比,今年一直維持在‘零庫存’狀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下游加工廠對玻璃原片的需求還是比較好的。”牛利杰說。
同樣,作為玻璃廠商,望美實業集團期貨部負責人霍東凱也有著較深的感受。“我們對現在市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庫存一直在降,貿易商拉貨的熱情高漲,根據我們對市場下游終端的調研,終端客戶的訂單也一直持續增長。”他稱。
年初到目前為止,整個玻璃產業鏈開啟了漲價模式,廠家漲價、貿易商漲價,加工廠漲價……
此次來沙河,記者也進一步了解了玻璃產業漲價的依據和節奏。
對于今年以來玻璃廠的連續漲價,霍東凱解釋說,作為廠商,對價格的調節最主要是看市場的需求情況以及企業自身庫存的情況。“我們會根據每一日的產銷率情況,來判斷下游訂單的情況,在每日產銷率持續向好、企業自身庫存持續下降的時候,就會做出相應的價格調整。此外,也會參考市場對玻璃抬價的情況,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的話,我們也會調整出廠價格。”霍東凱如是說。
“水漲船高,整個鏈條會把原片的漲價疊加上去,畢竟每個環節掙的只是加工費。”杭州冀正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曉培表示,貿易商賺的一直是穩定的收益——固定的加工費。“原片漲價,貿易商采購回來,加上很少的利潤,掙一個辛苦錢,然后鋼化再加上一些利潤傳導下去。”侯曉培稱,目前來看,此輪玻璃漲價,產業鏈價格傳導上沒有太大問題。
“我了解的所有建材品種當中,玻璃是唯一一個沒有替代品的品種。下游如果不接受,就沒有貨可用。”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玻璃廠漲價主要也是根據市場的銷售情況,生產成本來決定。對于高價,下游有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你漲價我不提貨,隨用隨拿,用多少就拿多少,按需采購”。
二問:貿易商大量囤貨是真是假?
往年這個季節應該是一個持續累庫的過程,然而今年卻很反常。春節后,整個產業鏈都在持續去庫中。目前,玻璃廠家庫存較低,貿易商庫存也處在同期的偏低水平,走訪的深加工廠倉庫里也堆放了不少空的架子,原片庫存并不是很多。
記者了解到,過去貿易商常規存貨也都是集中出現在年前,相當于是低價存貨。今年亦是如此,年前市場中同樣出現了貿易商積極主動備貨的情景。
此次走訪了解到,沙河玻璃廠對于下游貿易商和深加工普遍會采取一定的保價措施。也正因為如此,2021年春節前,貿易商補庫積極,不少倉庫都堆滿了貨源。
在貿易商的眼里,近些年來,玻璃廠家的經營策略越來越靈活。玻璃廠家的“保價”有別于之前的優惠措施,一般是在春節前后,廠家為了增強貿易商冬儲的信心和意愿而出臺的托底政策。如果價格降價,廠家會就貿易商前期備貨剩余的庫存進行保障,彌補虧損。“有保價政策在,下游在備貨時也會更放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廠家庫存壓力,提高玻璃廠自身庫存的周轉效率。”侯曉培稱。
“以前我們全年保價是廠家的一個基本的銷售政策,目的就是不讓貿易商虧錢,保護貿易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現在我們的銷售政策有一些調整,可能更傾向于終端客戶,每三個月保一次。”霍東凱稱,對安全玻璃來講,現有的銷售體系里有一部分是貿易商、一部分是終端,近兩年來,企業對終端的銷售比例在逐漸擴大。“通過采取保價及一系列優惠措施,促使更多終端與我們合作,方便玻璃企業更好地了解終端市場的變化。”霍東凱如是說。
與其他玻璃市場不同的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沙河就開始了玻璃貿易,沉淀了這么多年,有著成熟的貿易商體系,在其他的區域也不可復制。
“可不要小看貿易商體系,它面對著全國各地的加工廠、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牛利杰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沙河生產線少了,但是這些潛在的一些人脈關系和市場銷售網絡,是其他區域無法比擬的。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沙河地區的貿易商分為廠家注冊的貿易商和一些批發零散的分銷商。相比較而言,廠家注冊的貿易商由于資金充足,規模體量較大,銷售額和銷售渠道較多,需要有一定量的常備庫存來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而這個常備庫存相比較而言會相對較高,但由于是常備庫存,不存在大幅的變化,常年都會維持在一個偏高的水平。
而對于一些中小分銷商而言,目前一直處在去庫狀態,庫存維持相對低位,有訂單再備貨。
“今年下游訂單比較好,這些大多是去年年底沒有完成的訂單,放在了今年第一季度繼續完成。”侯曉培介紹。
對于市場中對囤貨的質疑聲,侯曉培解釋說,用這個“囤”字就是對一些現貨的一種誤解。“對貿易商而言,這種不叫囤,是正常的存貨,一種流轉。”侯曉培表示,貿易商每天如果賣三車貨,就需要去補三車貨,“沒有說存著不賣,那是不現實的”。
據他介紹,現在貿易商的庫存水平整體和前幾年同期相比是正常偏低的水平。“貿易商手中有貨是因為大家是做玻璃的貿易,玻璃產品的規格和型號比較多,必須要有庫存來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
在玻璃廠家的眼中,每次在漲價區間內貿易商積極備貨也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在漲價區間內,廠商庫存會向貿易商庫存轉移,貿易商作為市場最接近終端客戶的群體,會根據自身對下游市場的了解,下游的訂單情況以及自身的訂單情況來進行存貨操作。”霍東凱表示,一般情況下貿易商不會出現囤貨估漲,都是根據訂單情況來評估市場價格,做好自己的庫存管理。
對于市場中一些關于餐飲、運輸公司等加入囤貨大軍的說法,不少沙河的玻璃產業人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很不現實。除非有一種可能,就是做餐飲業的有玻璃實體。
“就個體戶來講,即便有閑散資金也不可能去買玻璃。不論是買一張還是一架,甚至更多,都要考慮存儲問題。而由于玻璃有保質期,存儲時霉變了怎么辦?再加上玻璃高價持續性能維持多久也是一個問題,個體戶不會去冒這個險。”某深加工企業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三問:庫存都在低位,玻璃去哪兒了?
據悉,在高價行情下,玻璃備貨節奏逐步放緩。目前產業鏈整體庫存維持低位。
對此,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大家都對需求有著較好的預期,但沒有想到市場有這么大的潛力。他舉例說,下游的一家深加工客戶,今年的加工量一直在增加,包括生產線也一直在增加擴產。“他們做的是家電玻璃,用作冰箱隔板,今年的訂單確實好。”上述負責人稱,玻璃廠一直是沒有辦法滿足客戶的訂貨需求。
事實上,對于今年以來市場的火爆,不少深加工企業也深有感觸,訂單多,開工足,市場產銷很不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需求較好。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也解釋說,一方面,前期高開工高銷售帶動房地產竣工高峰延續,當前房地產銷售數據持續向好,建筑企業的需求預期依然強勁。另一方面,建筑領域節能降耗要求在不斷提高,單位面積建筑玻璃需求逐步提升。此外,季節性因素也發生了變化。“春節前為了應對原片高價格,下游加工企業集中放假,部分訂單延后至春節后,需求被削峰填谷,淡旺季特征消退。”
此次調研也證實,今年來玻璃的需求火爆主要集中在建筑玻璃、汽車玻璃上,同時還有一些新的需求亮點,包括家電玻璃、制鏡出口玻璃、農膜大棚玻璃等。此外,“三玻兩腔”也成為沙河玻璃產業鏈企業口中的“熱詞”。
據了解,三玻兩腔玻璃窗與中空玻璃窗相比,節能效果顯著增強,作為提高外窗節能性能的重要抓手滲透率將逐步提高。
金信期貨研究院鋼鐵建材研究主管盛文宇表示,三玻兩腔此前主要是在東北區域,因為冬季氣溫較低,所以需要使用三玻兩腔的窗戶。從中空玻璃窗到三玻兩腔,單位面積的玻璃使用量會增加50%。
受益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帶來家用電器玻璃、家裝玻璃需求的增長。“通過相關的家電產量數據去推測,白色以及黑色家電的產量在一季度高增長,可能伴隨著的是家裝領域的復蘇,除了冰箱內玻璃隔板的需求增加外,還包括玻璃門、制鏡以及淋浴房的增量。”盛文宇稱。
據霍東凱介紹,沙河當地有不少成規模的制鏡廠,今年可能正月初四、初五就已經開始在做單子了。“往年沒有這種情況,可能是跟國外疫情對生產的限制有關。”
此外,汽車產量的增長也不容忽視,去年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汽車行業終于迎來了復蘇的跡象,產量探底回升。“今年一季度在汽車芯片全球短缺的干擾下,我國汽車產量依然在一季度大幅增長,目前汽車天窗的普及率以及全景天窗的滲透率均逐年提升,對于玻璃的用量也會隨之提升。”盛文宇稱。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新興需求中,Low—e的市場占比也越來越大,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據河北庚昌鋼化玻璃有限公司區域經理史潤田介紹,Low—e玻璃又稱低輻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鍍上多層金屬或其他化合物組成的膜系產品,其鍍膜層具有對可見光高透過及對中遠紅外線高反射的特性,使其與普通玻璃及傳統的建筑用鍍膜玻璃相比,具有優異的隔熱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中國Low—e市場占有量僅7%,國外現在普及率在80%以上。
他介紹,近年來國內建筑領域正不斷加大Low—e玻璃的應用,未來的趨勢向好,導致國內Low—e市場較為火爆,全國的玻璃廠都在不斷配套上馬Low—e生產線。
記者了解到,沙河地區在原有的Low—e生產線基礎之上又新增了一條Low—e生產線,后期還有兩條線計劃上馬。
四問:玻璃市場的旺火還能燃多久?
目前,玻璃價格已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這一次漲價持續時間也特別久。
沙河玻璃產業人士普遍認為,這其實是行業產能低、庫存低、需求好的一個必然結果。
從供應端來看,玻璃行業因為早早就已經被列為產能過剩行業,新建的產能數量非常少,自2016年起,每年都只有個位數的新建玻璃生產線投產。
“近幾年一部分產能的增加,是由過往停產的生產線逐步復產而帶來的供應增加。玻璃目前的供需格局,開始由五年前明顯的過剩轉向緊平衡,甚至缺口始終留存的現實狀態。”盛文宇說。
就沙河地區來看,自2014開始,每一年都有生產線關停的情況,玻璃原片產能在全國的占比不斷下降。近年來在環保標準逐步提升、環保設備投入持續提高的壓力下,沙河地區生產線數量持續下降至不足高點時的一半,企業生產成本也有一定程度提升。就浮法玻璃而言,隨著前期的去產能,沙河玻璃廠生產線也從之前的43條(不包括南和長虹和永年耀威)減少到目前的19條。
在盛文宇看來,傳統浮法玻璃產能的主要增量,來自前期僵尸產能置換后的新建產能投產以及冷修產能復產。玻璃新增的產能投放,主要還是光伏類產能的投放,因為光伏玻璃產能投放并沒有受到產能置換指標的限制。
記者了解到,在利潤穩中向好的態勢下,原片生產裝置不僅做到能開盡開,也做到了能熱修就不冷修。后期5、6月份會有一批生產線點火。但在沙河玻璃產業企業看來,在需求不減的情況下,后期新增的產能對市場的影響或相對有限。
受訪企業普遍認為,短期市場還看不到玻璃降價的趨勢。目前終端的訂單情況尚可,而且深加工產品的價格已經可以傳導性漲價,加工廠以訂單驅動的采購模式下,剛需采購或是普遍現象。
“下游有訂單,上游玻璃廠庫存低位,不具備降價的條件。”侯曉培表示,5月到10月從往年來看都是加工安裝的旺季,他對未來行情還是比較看好的。
“從廠家的經驗來看,通常廠家沒有庫存或是低庫存,而市場有需求量,這兩點同時滿足時,價格上漲會比較久。”牛利杰表示,但凡這兩個因素有一個出現變化,價格很難再維持上漲,但也不會出現“急剎車”,會有一個緩慢下降的過程。
從行業自身供需態勢看,玻璃市場的高景氣度有一定的延續性。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五一假期中,玻璃市場依舊保持著漲價的節奏,全國多家玻璃廠家繼續上調價格,市場熱情依舊。
即便如此,產業人士認為,市場也需要警惕高價潛在的風險。隨著夏季的來臨,玻璃會迎來天氣上的不利影響。當前鋼化玻璃訂單有所下滑,宜保持警惕。后期,玻璃廠家的庫存會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一旦周轉速度下降,出庫短時間不暢可能會引發市場價格的回落。
記者手記:藍天下的“玻璃新城”
再到沙河,高速出口的橋上,記者再也找不到當年那個熟悉的印有“中國玻璃城”的標識盤,取而代之的是“沙沙”和“河河”兩個可愛的吉祥物屹立在高速出口正前方的路兩旁,“沙河歡迎你”幾個大字格外醒目。絢麗的花朵,伴著白云和藍天,讓人似乎忘記了這里是“中國玻璃城”。
事實上,近十年來,每次來沙河,這個玻璃城都給記者留下了不同的感受。此次途中,與滴滴小哥閑聊時意外地發現小哥竟然也曾是玻璃深加工隊伍中的一員。在他的印象中,曾經沙河深加工市場中大大小小加工廠多到3000余家。近些年來,環保政策不斷加碼,當地不少中小加工廠因環保不達標被迫退出。經過幾輪環保整治后,沙河當地現僅剩有100多家深加工企業仍在堅守陣地。談起這一變化,滴滴小哥自言恍如隔世。
對于這一切,記者也感同身受。一年又一年,算一算,記者也算是見證了沙河玻璃產業從過去的繁華到沉寂。眼下玻璃市場再度火爆,但沙河卻不再是當年那個家家戶戶都想做玻璃,馬路上的玻璃貨車川流不息,空氣中常飄著粉塵雜質、常年被霧霾籠罩的沙河了。
工業園大道上,“中國玻璃城生態園區”是這座城市的新名片。雖然還是玻璃城,但卻增加了“生態”兩個字,這也顯示出了當地政府對于環保的重視程度。
近些年來,環保力度的趨嚴,改變了沙河原有的生存環境。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全市在產玻璃生產線由最多時期的240條減少到現在的19條,累計去產能1.084億重量箱。如今留下的玻璃廠經過升級換代,已是成熟的玻璃生產線。隨著玻璃行業門檻的進一步提高,玻璃廠家、貿易商、深加工企業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玻璃廠的保價措施,貿易商成熟的經銷網絡、優質的服務體系,加工廠的開口合同、按需采購、以銷定產……無論是企業的心態還是經營策略,足以體現出新時代下更加健康的高質量的玻璃市場。
今年1—3月,沙河所處的河北省邢臺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后20名,PM2.5改善幅度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七,河北省第一。除了還沙河一片藍天,生態的理念也帶動了沙河地區經濟走向多元化——“旅游+工業經濟”融合發展。
去產能、精加工、延鏈條、促融合,沙河在玻璃產業提檔升級上成績亮眼。期待下一次再來,還能夠收獲更多的驚喜,也希望這座中國玻璃城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