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4月27日,以“凝聚深加工智慧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西部玻璃深加工論壇暨第二屆西南玻璃企業聯動會在成都舉辦。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防火玻璃委員會聯執主席趙建華在致辭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國內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需求驅動轉為供給側自發驅動,供給端的作用開始增強,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得到了明顯的發揮,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和著力點。
趙建華表示,作為供給側建筑玻璃領域仍有太多空間可以提升,尤其是質量的發展,要緊跟國家提高國內經濟供給質量從產值高速增長轉向產品高質量發展的步調,抓住歷史機遇,為這個行業作出應有貢獻。
成都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何國惠表示,目前玻璃生產及深加工行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仍受產能過剩、同質化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不合理、法律法規不完善、環保壓力加大、技術發展瓶頸等因素制約,遵循國家宏觀調控、經濟升級轉型、行業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成渝雙城經濟圈共盟發展的大政方針,充分發揮玻璃行業領軍企業家的智慧和才能,研究和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實現新時代下玻璃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會議現場邀請了行業當中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玻璃深加工從不同角度切入作主題分享。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院長韓松講解了《建筑玻璃標準及認證》。他表示,我國玻璃標準早期沿襲于歐美、日本標準,隨著中國玻璃產業的發展,國內玻璃產量及質量大幅度提高,我國玻璃標準也隨產業同步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標準體系。韓松還詳細對比了國內外建筑玻璃標準體系對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的差異。
招商局檢測認證(重慶)有限公司、國家消防及阻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龍海分析了建筑玻璃防火關鍵控制要素;并指出,防火玻璃選用的玻璃原片存在氣泡、雜質等,經鋼化工藝處理后會存在應力不均的問題,鋼化工藝不完善使得玻璃形成的表面壓應力不足,無法完全抵抗火焰產生的熱應力,復合隔熱型防火玻璃灌漿的防火液不足、防火液粘接性差會發生脫膠現象,玻璃原片切割打磨不符合要求,缺口處應力集中會降低玻璃承載的能力;同時,還要防止運輸搬運過程外界尖銳物對防火玻璃產生表面損傷,以及要注意不同類型防火玻璃、輔材使用、安裝工藝的差異性。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防火玻璃委員會聯執主席曹艷平指出,防火玻璃、防火門、防火窗是消防類產品,防火玻璃不應該有室內火曲線、室外火曲線之分,而耐火門、耐火窗不是消防類產品,是一類衍生產品。建筑師對于防火玻璃特別是硼硅防火玻璃可能較不熟悉,但這也是玻璃行業應該承擔的責任。
旗濱集團節能玻璃應用技術總監范平從應用的角度出發作《透光不透熱——節能Low-E玻璃的設計與選擇》主題報告。他講解了Low-E玻璃的制造工藝,單銀、雙銀、三銀Low-E玻璃的區別,Low-E玻璃對建筑節能的意義價值及其該如何設計選擇。
國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耐火構配件檢驗室工程師汪爽作了《防火玻璃及其制品的應用與檢驗風險》主題報告。他表示,玻璃構件產品的產業規模,目前取得消防產品強制性認證、自愿性認證及技術鑒定證書的國內生產企業已經超過萬余家,其中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山東等5個地區的企業分別占總數的14.29%、11.87%、10.03%、8.97%、7.86%,超過全國總數的50%。火災防護類產品在整個消防產品中占比僅一半,其中防火門窗產品和玻璃構件產品的生產企業和年產值占據該類產品總數的近50%。隨著玻璃建筑迅速增加、建規和系列玻璃構件規范和標準的相繼出臺,該產業規模還在持續擴大。
會議同期舉行了會議戰略合作紀念獎頒獎儀式。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城市化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都為玻璃深加工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