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需求依然向好,玻璃期貨主力合約尾盤拉漲。本周一,玻璃主力合約尾盤拉漲,再次站上2000點,高2025元/噸,收盤2021元/噸,結算1968元/噸,漲幅2.64%,總持倉38.2萬手。
期貨方面,日線級別玻璃主力合約仍然處于多頭趨勢,打破5日、10日、20日均線,CJL指標縮量,持倉興趣走低,MACD指標藍柱變短,快慢線交死叉。短期來看,現貨價格易漲難跌,玻璃行業庫存大幅下降,疊加原材料和成本的同比降低,行業利潤率也將提高,整體供需仍然較好,且技術上看周線級別多頭趨勢未變,建議偏多思路對待。
現貨方面,相較于上世紀90年代,玻璃價格4000多元/噸的歷史高位,在持續五年的供給側變革的大背景下,目前2200元/噸的玻璃現貨價格只能說還僅處于歷史中等價格水平,價格上漲局面仍將持續,預計年內玻璃現貨價格高點將觸及2600-2800元。
“碳排放”是繼“環保”之后,“供給側改革”的又一手段
過去玻璃產能的減少,諸多玻璃廠的關停,“環保治理”功不可沒。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玻璃產能大幅降低的主要手段是落實環保政策。沙河地區從44條生產線減少到19條生產線,大部分企業的關停和搬遷,都是因為環保。而近期所報道,國家環保部突擊檢查唐山鋼廠環保造假的事件,預計會在河北上下掀起一場“環保風暴”,河北的玻璃產能減少仍是趨勢性的大概率事情。
過去在玻璃行業中的“去產能”,大多是集中在環保政策較嚴的“京津冀”地區,因為離首都和雄安新區較近,所以成了“治理對象”。而自今年開始,“碳達峰”“碳中和”“3060”方針已經成為國家承諾和國家戰略,那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去碳化”、“能耗指標”將成為限制“產能”的重要手段。
在這個背景下,不僅是玻璃行業的“產能”會嚴控甚至減少,其他諸如鋼鐵水泥之類的高耗能將一樣受到限制。在未來的供給端,一定是產能逐漸減少趨勢,疊加后疫情時代的貨幣寬松,大宗原材料推動產業鏈所有產品的價格上漲,將會傳導成為一種全產業鏈價格上漲和“通脹”主旋律。
原材料大幅上漲,玻璃廠家產銷率同期較高,庫存同期較低,玻璃行情仍將走強。
環保治理、能耗管控,不僅僅是針對玻璃行業,在上游砂礦、純堿行業,同樣面對著成本上升、產能嚴控、價格上漲的局面。隨著今年光伏玻璃的大規模投產,供需矛盾下,玻璃行業的所有原料端和基建材料端都將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這將帶動玻璃成本上漲,進而促使玻璃價格大幅提升。
在庫存端,2021年一季度的玻璃廠家庫存,應該說是歷年來廠家庫存較少的一年。一季度的產銷率基本維持在120%以上。過去幾年,年初開局很少出現這種局面。低庫存使得玻璃廠家提價的心態尤為堅決,特別是“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蘇帶動的需求增加,疊加了兩年需求的世界經濟和貨幣擴張,帶動各企業訂單滿負荷運行。且深加工成品價格上漲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綜上看,今年玻璃價格上漲局面仍將持續,階段性的高位震蕩,只是一種蓄勢待發。今年的玻璃價格極可能創近五年新高,高點預計會觸及2600-2800元。
目前市場總體走勢逐步趨穩,偏強運行為主,前期價格大幅上漲的趨勢有所放緩,市場成交情況總體較好,下游加工企業訂單積極性較好,貿易商補庫速度有所減緩。廠家庫存有所下降,短期內價格將保持偏強勢狀態。全國均價2176元/噸左右。全國樣本企業總庫存繼續下降16.91%至3128.99萬重箱,同比下降66.05%,庫存天數15.9天,均為5周低位。
在玻璃價格上漲帶動下,企業產銷樂觀,貿易商拉貨積極性較高,下游剛需備貨,華北沙河市場生產企業庫存環比下降42.64%至156.7萬重量箱;京津唐市場及華南、華東、華中等區域整體庫存環比均下降百分之十幾,整體來看中長期需求依然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