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我國光伏玻璃產量全球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全球光伏玻璃產量為552萬平方米,其中我國出產497.1萬平方米的光伏玻璃,中國產量占比已經達到90%。我國在光伏玻璃生產環節已經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大行業,玻璃產業是很多原材料最大的目標市場。我國是全球玻璃產量最大的國家,目前年產能達13.6億重量箱(約6800萬噸),2019年平板玻璃產量達9.27億重量箱(約4650萬噸),光伏玻璃占比約14%(約670萬噸)。
光伏電池片機械強度低,易氧化、腐蝕,無法直接曝露在外環境下工作發電,所以需由光伏玻璃、EVA膠膜等輔材進行封裝成組件。光伏玻璃相比傳統玻璃,在透光度、機械強度等方面要求更高,是組件正面封裝材料的唯一選擇。
光伏玻璃覆蓋在光伏組件上的光伏玻璃經過鍍膜后,可以確保有更高的光線透過率,同時經過鋼化處理的光伏玻璃具有更高的強度,可以使太陽能電池片承受更大的風壓及較大的晝夜溫差變化。具有高太陽能透過比、低吸收比、低反射比和高強度等特點。
光伏玻璃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光伏組件的產品性能、效率及壽命,因此光伏玻璃的技術認證更為嚴格、復雜。由于認證復雜、周期較長且成本不低,光伏電池玻璃企業一旦與組件廠商建立了購銷關系,一般較為穩定。
過去十年光伏玻璃需求跟隨終端需求成長,產值波動性小于組件。從2010到2019年,光伏裝機從16GW快速增長至115GW,CAGR=24.4%;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速和裝機增速基本一致,CAGR=22%,略低的原因在于電池組件效率的持續提升。
產值上,2019年光伏玻璃達到158億,CAGR=13%,波動性顯著小于組件,主要原因在于玻璃工藝相對成熟,成本價格下降幅度小于主產業鏈。
光伏玻璃行業處于雙寡頭格局初步形成、龍頭企業擴產期,類似2016年年單晶硅片:2014年隆基、中環等全球前五大單晶硅片制造商合計占有全球約2/3的市場份額,其中隆基占比15~20%。2014-16年,隆基與中環憑借顯著的成本優勢,以遠超其他對手的速度持續擴產,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測算兩者在單晶領域的合計市占率由2014年約30%提升至2016年超過70%。
2016-17年單晶優勢地位奠定后,隆基中環加速產能擴張,2019年兩者全市場(單晶+多晶)合計市占率也提升至50%左右。
隨著疫情好轉,國內項目與海外市場開始啟動,近期硅片與電池片環節價格開始上漲。2020年7月,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的硅片和電池片(均為158.75規格)報價較上月分別漲價4.0%和11.9%。
從產業端目前的庫存情況、下游訂單情況以及當前硅料環節受生產事故影響等多方面因素來看,價格上漲仍將維持一段時間。
光伏玻璃行業集中度較高,存量上,雙寡頭市占率已提升至50%以上。
根據GlobalData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伏玻璃市場份額排名前3的企業為:信義光能(38%)、福萊特(24%)、彩虹集團(10%),CR3達到72%。
從產業鏈方面來看,光伏玻璃與浮法玻璃的供應鏈高度重合,上游也是純堿、白云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和天然氣、重油等燃料和設備,下游則只面向光伏組。
光伏玻璃生產成本相對剛性。在原片玻璃生產環節中,重質純堿和石英砂是主要的生產原材料。為了保證原片玻璃的高太陽能透過率,玻璃含鐵量比普通玻璃低,一般要控制在0.015%-0.02%左右;因此原片玻璃生產中需使用高透光度低鐵含量石英砂,石英砂中二氧化硅和鐵的含量決定其品質。
玻璃行業的消耗量占純堿總產量的30%以上,近幾年,我國高成本的純堿產能不斷退出,從2014年的3300萬噸減至2016年的2990萬噸,純堿企業盈利水平提升,供需處于平衡態勢。
純堿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大型純堿供應商的話語權較強。此外,天然氣、重油等化石燃料用量也較大,但由于光伏玻璃的體量相對較小,因此面對上游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
實際生產中,直接材料占總成本比重大概40%,燃料和動力占比約40%,這些材料和燃料的成本相對剛性,廠商主要通過做大窯爐來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等手段降低成本。
根據IEA數據,截至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達627GW,全球發電量占比僅為3.0%;分地區來看,全球GW級市場從2010年的3個增加到2019年的18個,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光伏作為電源,光伏裝機需求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據東方證券數據測算,假如到2050年光伏提供25%的用電總需求,光伏累計裝機量將超過10000GW,每年僅更換需求即達400~500GW,加上新增裝機將達上千GW量級,是當前裝機規模的數倍以上;以2019年裝機量為基數,光伏新增裝機將保持10%的復合增速增長超過20年,光伏裝機長期天花板遠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