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7月,一些房價漲幅靠前的城市陸續出臺收緊的調控政策,杭州、東莞等二線城市已率先啟動,下半年樓市調控或將出現分化。
7月2日,廣東省東莞市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預(銷)售管理的通知》,對商品住房銷售價格、銷售監管等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同地區新房房價3個月漲幅不得超過10%,精裝修造價每平方米不超過2000元。
同一天,杭州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商品住房公證搖號公開銷售有關要求的通知》,進一步加大新建商品住房公證搖號公開銷售對“無房家庭”的傾斜力度。
東莞和杭州分別是上半年房價漲幅靠前的兩個二線城市,其中東莞上半年房價上漲超過一成,杭州樓市上半年不斷升溫,6月成交量創下近3年來的最高值,多個新盤出現萬人搖號,部分千萬豪宅出現搶購。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杭州是二線線市中人口增加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樓市供需結構緊張,信貸政策寬松,房價有上漲預期,限價制造了價格倒掛,進一步放大需求,導致一些投機需求入市。
進入6月后,樓市成交活躍城市較多,特別是寧波、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明顯復蘇,武漢市場也有明顯企穩表現,環比上漲明顯。
張大偉指出,2020年上半年多數城市樓市的同比增長并不樂觀,1-6月的數據最多持平或者微漲。但5-6月的數據,大部分出現了明顯上漲。
貝殼研究院認為,上半年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地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各地帶來新的購買力。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鏈家重點18城二手房中,3-4月60平以下剛需房源成交比1-2月增長236%,增速高于其他面積段。剛需入市后,改善型需求接力。重點18城5-6月120平以上大面積房型成交量環比3-4月增加38.6%,增速快于小面積房型(60平以下)的14.2%。
土地市場已出現止跌企穩的趨勢,今年上半年全國居住用地成交金額約2.46萬億元、規劃建筑面積7.17億平方米,同比分別下跌0.9%和18.5%。貝殼研究院的分析師說,土地市場起到了帶動房地產市場復蘇、穩定市場健康發展的作用。從區域看,得益于國家級規劃的利好刺激及積極的供給土地意愿,長三角地區恢復速度領先全國,其中蘇州、南通規劃建面增長保持4成以上,量價增速均處于全國前列。
貝殼研究院預測,下半年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分化將持續加劇,核心城市供需兩旺,更具有持續性。前期受抑制的需求可能將在下半年補償性釋放,預計下半年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總體成交將環比持平或小幅增加。而新房市場的修復過程基本完成,一季度積壓的需求已獲得逐步釋放,隨著疫情過后投資環境逐漸趨于穩定,需求端也將重新進行資金分配,預計下半年市場不會持續大幅上漲,市場總量也不會大幅下降。
自中國開始實施一城一策的樓市調控政策以來,地方政府的調控政策便成為樓市調控的風向標,地方政府依據當地樓市的變化出臺或放松或收緊的調控政策。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三個核心都市圈,環北京、環上海、環深圳在疫情之后的反彈和韌性并不一樣,其中環深圳地區同比漲幅最為明顯,環上海地區幾乎持平,而環北京地區同比仍出現下滑,而7月率先出現調控政策變化的城市出現在環上海和環深圳地區。
張大偉強調,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調控以寬松刺激為主,包括各種人才政策、落戶政策和“一日游”的松綁政策,等等。2020年7月開始,部分城市房價明顯上漲開始收緊。到目前為主,以東莞、杭州為代表的收緊政策,更多只是撓癢樓市,因為只是針對搖號、限價政策做調整,沒有影響市場的購房杠桿,效果有限。如果樓市的核心政策——信貸政策沒有發生變化,樓市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
貝殼研究院的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樓市復蘇明顯,疫情對銷售端的短期影響正在消退,少數城市出現了較大的波動,但市場的復蘇并不是來自于政策的直接刺激,而是一種滯脹的預期之下資產配置的需求,不能因此判斷市場已全面向好,對于疫情的長期影響,仍需要觀察,對下半年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