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結合工作自己準備的提案5個、承接陜西省提案素材準備的提案5個、聯名提案10個……
當記者近日采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時,他正在忙著梳理為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準備的提案列表。素材太多,郝際平細心地在每個提案題目后面標注了素材的序號。
因為疫情,2020年全國兩會注定是一場身處特殊歷史場景、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盛會。如何應對疫情沖擊、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必將是兩會關注的焦點。對于今年建筑金屬結構行業發展態勢,郝際平分析認為,全行業為抗擊疫情而迸發出的精神力量,將化作更多的前行動力,全行業正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建筑金屬結構行業應有的貢獻。
履職盡責關注產業與生態
記者看到,郝際平的提案清單里就有“關于當前疫情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提案”。此外,他關注的話題還有“加強對外資并購境內企業把控”“將箱式房屋列為國家應急物資”“取消實木、實木復合地板消費稅”,以及“加快提升陜西省丹江口水庫過船”“推進黃河流域陜西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建筑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話題占很大比例。
履職一年多來,郝際平在繁忙的行業管理工作之余,展開廣泛調研,深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各個分支機構行業領域,與群眾交流,了解企業真實情況,傾聽業界呼聲,集民意、匯民智、聚民力,以寫出對行業有價值的提案,精準建言資政。
對于今年行業走勢,郝際平認為,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正在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精準性的前提下,建筑金屬結構產業經濟大局穩定,行業企業復產達產正在全面推進,產品消費需求有序回升。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市場活躍度將比較低迷,必須激活國內市場潛力、暢通內部良性循環。
危中有機新動能逆勢崛起
此次疫情嚴重沖擊生產生活秩序,一定程度上也打亂了產業經濟原有的發展步調。面對疫情,建筑金屬結構行業經受住了考驗,雖然影響較大,但總體可控,不會改變產業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盡管部分企業遇困,但疫情未傷及生產力根本,新動能更逆勢增長;盡管企業生產經營和產業鏈穩定受到沖擊,但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彰顯了產業經濟的強大韌性。
更讓人矚目的是,疫情倒逼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新動能逆勢崛起成長。凡是采用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較多的制造業或服務業,以及采用新商業模式和新管理模式的企業,不僅受影響小而且復工復產速度快。
今年年初至今,產業發展中,和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逆勢增長,線上交易增長迅猛,潛能巨大,新基建、新消費同頻共振,將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開啟巨大的經濟新藍海。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智能供應鏈、智慧物流在重塑著新消費環境和消費趨勢,這也為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越來越多企業正在把握新機遇、新風口,危中覓機,加快業務轉型。行業正在積極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和新管理模式來尋求突破。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將致力于幫助會員企業弘揚戰“疫”精神,增強信心,協調上下游供需關系,保證產業鏈正常供應;幫助行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建立更好的市場機制,增強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重塑產業鏈供應鏈,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
回首抗疫行業發揮優勢貢獻力量
回首今年抗疫工作,建筑金屬結構行業各個領域發揮各自優勢,獻出行業愛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凈化與新風委員會組織行業會員單位發揮資源優勢,踐行社會責任,積極捐款捐物,首批26家企業即捐贈了價值約為1034萬元的凈化消毒物資到抗疫一線。建筑鋼結構行業以援建、捐贈、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助力疫情防治工作。鋼木門窗行業派出近300人參與抗疫……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以數據為基礎,支撐政府決策,服務企業所需,維護行業利益。在這場戰“疫”中,集成房屋行業大多數企業都全力投入到抗疫醫院的建設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除了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外,各省會和主要城市都建了抗疫醫院,在不到20天的時間,行業50多家會員單位建造了40多所抗疫醫院,提供超過4萬個箱式房屋,令世界矚目。其中14家會員企業總計完成101個項目,提供6800個箱式房屋,涉及54個城市,建筑面積32.5萬平方米。集成房屋企業在這場行動中實現逆勢增長,讓全社會關注。
為確保落實國家公共安全應急救援項目中的產品供應和產品質量,4月7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向國家應急管理部提交了《關于將箱式房屋產品列為國家應急儲備物資的報告》。郝際平還撰寫了“將箱式房屋列為國家應急物資”的提案,準備在全國兩會上提交。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郝際平表示,信心比黃金重要,在后疫情時代,產業發展將更加凝心聚力,轉型升級,提振復蘇,呈現更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