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迅速蔓延全國,作為主要戰場的武漢,疫情爆發之際,醫療資源不足,“人等床”現象普遍。為解決這一難題,武漢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了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兩座醫院建成歷時僅十余天,速度驚人,再次體現了中國速度。
“小湯山”模式起源于2003年非典時期,是全國各大城市為應對潛在疫情風險,以“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為原則,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而開工建設的臨時醫院。
如此神速的建設背后,除了受中國速度的加持外,也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撐。據了解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均采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同時,在外部拼接后進行整體吊裝,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和時間,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裝配式建筑核心要點:合理搭配標準件的數量
火神山醫院位于武漢市蔡甸區。1月24日,火神山醫院相關設計方案完成,在2月2日正式交付投入使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
雷神山醫院位于武漢市江夏黃家湖區域。1月25日武漢市決定建造雷神山醫院,2月8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投入使用,當晚正式收治病人。
建成速度之快被全國人民稱贊。1月29日,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宣布免費公開設計圖紙。杭州沃土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土建筑”)總工程師喬永勝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獲得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圖紙后,自己團隊便進行了研究探討。喬永勝表示,這兩個醫院都是盡可能多用標準化的集裝箱,拼接出相應的建筑。標準化越高,效率自然會提高。
政策端對于裝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強。2016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2017年住建部《“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10%以上”,進一步明確裝配式建筑占比目標等發展規劃。
喬永勝表示,裝配式建筑的主要特點就是所有零部件標準化,隱蔽的管線都在工廠內部制作在相應的零部件中,現場把相應的墻板、底板、頂棚按一定工藝安裝,就可完成,且工法一致,再加上工人的熟練度高,現場工作效率也高。
“目前用的最多的裝配式建筑是用在住宅上,主要裝配的是混凝土構件,其核心要點也是合理搭配標準件的數量來發揮工業化制造的優勢。”喬永勝解釋道,其實工業化的裝配式建筑起源于一戰,最初提出的是快速搭便橋,后來發展成快速搭建大量使用的各種建筑物(比如大型工地上的臨時橋梁)。當時的重點就是標準化的裝配式鋼結構。后來隨著工業化的進步,逐步發展成目前的裝配式鋼結構和目前火熱的PC(預制混凝土構件),裝配式的核心就是工廠制造標準化的構件,現場有標準化的工法,可以快速搭建成需要的各種建筑物或構筑物。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組裝部件可再次利用
為解決發熱病人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除武漢之外,基于疫情發展態勢,各地相繼破土動工,沿襲起“小湯山”經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湖南、河南、黑龍江、陜西、廣西、貴州等地已分別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著手修繕和建設病區。
而據新華社報道,1月30日,北京小湯山醫院已經啟動修繕改造工程,為北京疫情變化作后備補充。喬永勝表示,類似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裝配式建筑絕大多數還可以重復利用的,除了部分連接件需要修復外,主體只需要做正常的保養,簡單維修均可再次使用。連接件,即使有損壞,按照美國的經驗,損壞的各種構件超過70%的材料可回收,金屬材料回收率超過90%,是聯合國認可的綠色建筑。
而對于該類技術的運用,沃土建筑深圳分公司總經理何熾來表示,之前最有名的就是倫敦奧運會的倫敦碗,其骨架就是用這種體系。
何熾來表示,這兩座裝配式建筑的醫院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選址問題。其主要是考慮季風的影響,盡量選擇在城市下風頭,避免下風頭有人口稠密區,盡量遠離城市水源地,同時也要考慮交通方便。至于醫院自身的環境污染,需要在醫院設計中考慮,做到污染不擴散,污染物就近做無害化處理等。
中建深裝:室內裝修大部分采用環保、防水材料
為防控疫情,支持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火速建設,中建深裝擔負起這兩座醫院的裝飾任務。
《華夏時報》記者2月24日采訪了中建深裝的相關負責人,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室內裝飾方面,做了進一步了解。
就奮戰在一線員工數量方面,中建深裝方面表示,從雷神山醫院到方艙醫院的室內裝飾,大約有100名管理人員和約800人的勞務人員工作在一線,最后一批管理人員2月19日完成省婦幼的改造施工后,全部撤離集中在酒店進行隔離。
由于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特殊性,室內裝修的要求也不一樣。“對于該類裝配式建筑或者集裝箱式建筑的室內裝修,大部分采用環保、防水材料,通過簡易安裝就可完成。”中建深裝方面對記者表示,部分定尺鋼件,比如傳遞窗支架,也是采用場外加工,場內拼裝的方式。
為防止房間內的污染源流通到外面去,在此次裝修中,打膠塞縫成為一項重要工作。中建深裝表示,裝修中最大的一塊,就是為了保證病房負風壓(病房內的氣壓低于病房外的氣壓,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病房內被患者污染過的空氣就不會泄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所做的打膠塞縫。病房里所有的的縫隙都要用玻璃膠填滿,外面再用錫箔紙二次封閉。負風壓病房可以有效阻止房間內的污染源流通到外面去。
面對短時間內要完成的巨大工作量,中建深裝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其實最大的施工難度是時間非常緊,因為正值新春佳節,大部分人員都返鄉團聚,工廠工人都停工歇業,阻礙了資源調配。盡管有重重困難,但有社會各方為我們提供幫助,例如:有社會愛心人士為我們郵寄了2000個口罩,有愛心企業無償捐贈了2000支結構膠,我們的工友也是不畏困難,翻山越嶺,前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