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近期,重慶市一批重大在建項目全面復工。記者了解到,為保障項目建設,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和有關部門會同有關區縣(自治縣)、萬盛經開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建筑砂石保供穩價。據悉,目前全市113個礦山已復工,日產量達到13萬多噸,銷量11.17萬噸,碎石和機制砂每噸均價與2019年價格總體持平。
近日,重慶從全面支持建筑砂石礦山復工復產、加快已投放建筑砂石礦山落地、支持工程建設項目建筑砂石自采自用等六個方面制定了針對性的保供穩價措施。
按照相關要求,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和有關部門會同有關區縣(自治縣)、萬盛經開區加大力度,有力有序優先推動建筑砂石礦山復工復產,為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復工后的建筑砂石資源需求提供堅實保障。
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介紹,目前全市已復工礦山113個、年產能7000萬噸,產能已經達到2019年在產礦山的70%以上。日產量達到13萬多噸、銷量11.17萬噸,產銷兩旺。其中,豐都縣包鸞、巴南區姜家等地大中型骨干礦山已全面復工復產,預計近期全市礦山可全面復工。
保供,還要穩價。目前,全市碎石每噸均價50元左右、機制砂每噸均價60元左右。“去年的碎石均價為46.9~53.2元/噸,機制砂均價為56~65.8元/噸。總體來看,與2019年價格總體持平,”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稱。
“這背后,其實離不開大數據的力量。我們牽頭負責的全市建筑砂石礦山監測調度系統已正式上線運行,將所有生產片石、碎石和機制砂的建筑砂石礦山,都納入了在線監測統計范圍。”上述負責人介紹道,通過該系統,可適時掌握全市建筑砂石礦山產銷量、庫存量和價格,形成日報和周報監測分析結果,為砂石保供提供決策參考。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持續用力推動建筑砂石礦山盡快全面復工復產,同時督促有關區縣加快推進新投放采礦權盡快落地投產,穩步提高建筑砂石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