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首屆江蘇省海洋鋼結構發展論壇日前在南京召開,論壇由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鋼結構專業委員會、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鋼結構分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江蘇海洋大學承辦。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李世收,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華,江蘇省建筑鋼結構混凝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平周等出席開幕式,來自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江蘇海洋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單位的4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本次論壇全面整合和匯聚省內海洋鋼結構領域全新研究成果,圍繞江蘇海洋鋼結構產業發展前景及人才培養,海洋鋼結構荷載及作用等關鍵問題,高性能海洋鋼結構材料、結構及防護技術3個主題展開。省內外從事海洋鋼結構技術研究、部品開發的專家學者及產業界人士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和交流江蘇海洋鋼結構下一步發展方向和研究前沿熱點,展望海洋鋼結構發展趨勢,展示海洋鋼結構理論與技術最新進展,促進海洋結構產業合作交流和技術成果轉化。
曹平周說,江蘇是全國的經濟強省,但是沿海是江蘇經濟發展的軟肋,江蘇沿海地區的人口、面積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但經濟總量卻只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當于全省水平的60%左右,城市化水平也低于全省水平10多個百分點。2009年我國正式將江蘇沿海發展列為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成為重要經濟增長極、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2018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為8.3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83%,海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江蘇海洋經濟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據悉,江蘇是海洋經濟大省,擁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約900多萬畝的沿海灘涂,海洋資源較為豐富,尤其是在海洋風電、深海養殖及灘涂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方面具有優勢。李世收說,海洋鋼結構在江蘇發展海洋經濟中大有可為,海上風電工程、海上油氣鉆井平臺、大型浮式結構、深海養殖裝備、海洋牧場結構、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島礁建設等領域將大量采用鋼結構或者組合結構,未來幾年,海洋鋼結構用量將超過1000萬噸。需要迫切解決海洋結構工程技術方面,特別是適應海洋性氣候方面,材料及高性能結構體系、防腐抗風防災技術、裝配式建造、標準化部品部件及產業化等方面的問題,助力江蘇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