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4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公路局副局長周榮峰回應了10月10日江蘇無錫發生的高架橋坍塌事故,周榮峰表示,該橋梁設計符合設計期相關規范要求,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為半掛牽引車嚴重超載導致橋梁發生側翻。
在該事件發生之后,超載便成為一大重點關注現象,不少地方交通開始嚴格部署嚴查貨車超載。近日,中央對大貨車超載祭出重拳。交通運輸部將實施《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行業標準從預計的2020年1月1日,提前到了2019年11月1日。即從2019年11月1日起,違法超限超載車輛將不能駛入高速公路。
而福建作為中國石材第一大省,石材貨運自然首當其沖。泉州交警連夜嚴查石材超載運輸,石材物流行業戰戰兢兢,甚有石材企業發出了運費調價通知。
石材商
運費漲幅明顯
“10月份,運費漲價好多,跟無錫事件多少有一定關系。”石尚聯盟負責人張鴻凌告訴記者,10月中旬,他從水頭發了一車石材到山東鄒城,平均每噸漲了40元。
他說,裝石材普遍采用的貨車都是13米高欄,限重32噸,之前,不少司機都會拉到36、38噸,超重20%左右,是很正常的事,甚有“勇敢”的司機,都敢超100%。而現在司機擔心超載,一般控制在30噸左右。按照過去的收費標準,水頭到鄒城,一噸收費200元,那么36噸就是7200元。現在只載重30噸,意味著一噸費用就得240元。
張鴻凌繼續補充道,這還是按整車的算,如果是配貨,也就是你一點,我一點,湊成一車的話,每噸費用就更高了。過去大概是250元,現在應該要300元。
“很多石材商在跟甲方報價時,都把運費含進去了,所以運費漲價對石材商來說影響就大了。現在石材已經相當薄利,一些普通品種,一平方米就賺那么幾十塊錢。如果運費大漲,有可能發貨都會虧本。”張鴻凌說,非特殊情況,石材商都會選擇運費穩定時再發貨。如果運費一直居高不下,石材商可能會提前與甲方商討提價問題,及時止損。
正如張鴻凌所說的那樣,自無錫事件一周后,福建、浙江等地的不少石材工程商發出了提價通知。從通知中,記者了解到,花崗石相關產品運輸價格每噸上調20元,大理石板、工程板、薄板運輸價格每噸上調25元。
當然,也有不少石材商在與甲方的前期洽談中,把產品價格壓到了最低,不包運費。自然,無論運費漲幅如何,對他們也沒有影響。海波石材就是其中一家。
海波石材總經理江闖告訴記者,甲方如果有運輸資源,就無須石材商這邊幫忙安排叫車。這樣,甲方也不用擔心運費浮動,石材商這邊也省事,少擔責。
司機
大部分長途車并不超載,短線車才超載
在水頭西錦路口,記者看到許多車隊聚集于此。貨車有13米、14.6米、17.5米等,高欄平板一應俱全。
正旺興貨運負責人李欽告訴記者,他在水頭做貨運十幾年了,有自己的車隊,主要承接水頭到南通、蘇州、海門、如東、昆山沿線一帶的貨運。“水頭到江蘇一帶,路程就有1000公里左右,必須要走高速,不可能超載。”李欽認為,長途超載的可能性不大。
為了解超載的具體情況,記者再次來到了司機相對集中的水頭世紀大道。每天中午時分,不少司機將貨車停在了水頭世紀大道兩側,在周邊餐館用餐。一位不愿具名的司機告訴記者,大部分長途車并不超載,短線車才超載。
“省內的,比較近,很多貨車可以走國道。而水頭境內超載那是再常見不過了。”上述司機坦言,省內的運輸費用很低,一噸最多不超過100元,去廈門、漳州才60元,如果不超載,幾乎沒得賺。“如果單純拿工資,超不超載無所謂,但是現在很多司機都有自己買車掛靠車隊,如果不超載,又跑短途,都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把本賺回來。”
一個長期走廣東專線的俞姓車主告訴記者,水頭到廣東六七百公里,往返兩三天,也就賺個3000左右,這還沒扣除車輪磨損或破損產生的費用。“單一個輪胎就要近千元,維修一次,少則數百,多則數千上萬元。這也是很多車主希望多拉幾頓的原因。”俞姓車主說,很多人都以為貨車來回一趟幾千元很好賺,但他們都忽略了其他費用。
對于貨車超載這個問題,很多貨車司機們都表示為無奈之舉。現在國內貨運行業總體來說是車多、貨少,所以競爭十分激烈,導致運費壓得比較低,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短途貨車司機都選擇超載。
華夏物流信息部負責人王如志告訴記者,最近福建省交警對超載進行大嚴查,貨運界反響很大。說畢,他還給記者看了一段抖音視頻。視頻中,多輛水頭去廈門的貨車,只載著少量的砂石,并配上甚是凄涼的音樂,以此表達短途司機的苦悶心情。
王如志認為,接下來短途的運費也會開始漲價,但是漲幅不會大,而且是循序漸進。
物流信息部
旺季漲價是常態
“每年10月份以后,石材行業就會迎來銷售旺季,貨車的需求量自然也就跟著增加。特別是到了12月后,年關將近,很多石材都要急著運出。如果貨車數量不變,出貨量又增多的話,那貨車就有可能出現短暫性供不應求,運費勢必上漲。這是正常的市場規律。”創豪物流總經理蔡志明認為,當前運費漲價是屬于季節性漲價,跟無錫事件沒有太大關系。
正旺興貨運負責人李欽也告訴記者,旺季物流漲價是常態,每年都一樣,今年漲幅與往年也差不多。
對于外界盛傳的超載問題,蔡志明認為,今年新購的貨車,完全沒必要冒險超載。“舊車自重是十七八噸,13米車貨限重是49噸,也就意味著,舊車最多只能載32噸。過去有些司機會為了多賺點,選擇多載兩三噸。而今年推出的新車,自重變輕,不到15噸,那么貨物就可以載個三十四五噸。”
群眾
建立長效機制
將于11月1日實施的《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行業新標準指出,違法超限超載車輛將不能駛入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將實現不停車稱重,所有違法超限超載車輛將不允許駛入高速公路。
然而對此即將出臺的行業新標,大部分群眾表示,并無了解。但無錫事件后,全國都在嚴禁超載,不少普通群眾為此舉點贊,同時也希望交通部門能建立個長效管控機制,而不僅僅只是一陣風。
在水頭大板市場賣板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濱海大道和324國道,這兩條路上的貨車多如牛毛,每一次行走,就猶如夾縫求生,膽戰心驚。
“超重是一回事,水頭很多貨車還超高,兩顆荒料疊加,都有四五米高。滾下來,行駛在旁邊的車或人被壓到,幾乎沒有生還機會。”陳女士說,水頭幾乎每天都有車禍發生,不是大板沒固定住,散落下來,就是超重剎車不靈,與車相撞。她希望,貨車不僅僅要限重,更要限制其載貨高度。
然而,對于相關部門的嚴查行為,不少與貨運利益相關者卻表現出了極大的抗拒。有網友表示,應一視同仁,要查先從車隊開始嚴查,而不應率先從個體開始著手。
記者手記
無錫超載橋塌事件的發生,引起社會一片嘩然。這絕不是個例,“百噸王”現象,在貨運行業屢見不鮮。令人深感意外的是,事件之后,隨之引發的全國范圍內限載風暴,卻又招來了不少吐槽。吐槽最多的則是貨運利益的先得者。其中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枉顧他人安全,反對嚴查限載的行為,而要求造橋機構提高大橋的抗載能力。利益總是會在無形中驅使我們去做許多事,但再堅硬的東西也承受不住貪婪的重量。生命與利益的重量,值得每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