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年來,在國內力促建筑節能減排的背景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動房)因其健康、節能、可持續、綠色等特性,迎來了快速的增長。而作為被動房的“黑科技”,被動房用門窗也將迎來廣闊的市場。那么目前國內的超低能耗建筑用門窗技術水平發展如何?面對中國剛剛起步的被動式技術,門窗企業面臨什么挑戰?10月9日在河北高碑店市舉辦的中國節能門窗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
門窗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全國建筑幕墻門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洪濤認為,我國的建筑門窗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鋼窗階段,80年代的鋁合金窗階段,90年代的塑料窗階段(隔熱型材+中空玻璃),2000年左右的高性能建筑節能門窗階段,包括木窗、鋁木復合窗、鋁塑復合窗等,目前已發展到超低能耗建筑用門窗階段。
“面對目前被動房提出新的要求,門窗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可以理解成根據我們社會需求進入的定制門窗時代,這是非常重要的發展節點。”王洪濤認為,建筑門窗市場需求量大,提升潛力大,得到了政府和行業高度重視。尤其是近期出臺的《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51350-2019),結合我國特點,提出了更高的室內環境舒適性和節能目標,首次界定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性能指標、評價措施和方法,為我國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調試和運維等提供了技術支持。
“新標準的出臺將對門窗相關行業帶來巨大挑戰。目前國內門窗行業面臨著我國復雜的地域氣候、標準化工業程度低、市場不規范、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品牌意識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希望能夠通過論壇,明確門窗幕墻的技術要求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王洪濤表示,“被動房和被動房用門窗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瞄準近零能耗建筑,直到零能耗建筑的發展方向,研發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是我們門窗行業的使命。”
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看來,被動房市場的發展在國內可謂方興未艾,但我國國土廣袤,有著極復雜的氣候條件:三大氣候帶、五種氣候區,每一區域對建筑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及建造要求。作為建筑物“耗能大戶”的建筑外窗原本就有著比較復雜的技術門檻,而被動房對門窗的隔熱性、氣密性、傳熱系數及遮陽系數等方面有著更加嚴苛的標準和要求。
“國內的門窗及相關行業企業需要研發出適用于中國復雜氣候特點的被動門窗技術,推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國式的發展。”郝際平認為。
“國內門窗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面對被動房的未來,應該如何吸收德國優質的技術和理念,而不是招搬照抄,形成專屬于中國的技術系統。”中聯慕尼(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張怡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這正詮釋了此次論壇的主體——‘精耕細作?被動窗的中國之路’。”
如何實現中國式的被動門窗?
王洪濤在論壇演講中指出,為滿足超低能耗建筑的能耗標準,門窗需要從方案設計、形式設計、型材子系統設計、連接構造設計、玻璃子系統設計、五金子系統設計、密封子系統設計、安裝子系統設計方面進行改進。
他介紹,具體需要考慮的是型材、增強材料、附件、密封材料、五金、玻璃的選用;門窗形狀、尺寸,開啟形式、分格、延伸構造及對應的材料(窗紗等)的設計;型材的框、扇、中橫框、中豎框,轉接、拼接、節點的設計;型材連接構造(焊接、螺接),型材連接工藝要求的設計;玻璃的構造、厚度、顏色、鋼化類型,膜系、夾層、氣體填充、間隔條的設計;窗扇承重,窗戶氣密性能、反復啟閉性能、操作力;密封構造、數量、材質、斷面構造、壓縮量、自由狀態、角部連接設計,以及密封膠的選用;副框、密封,安裝結構、防水構造的設計,等等。
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冠琦從影響被動房外窗持久密封效果的因素——設計、材料和安裝這幾方面,介紹了被動窗應該滿足的條件。
“被動房的窗戶密封性非常重要,如果密封有問題,不僅造成漏水,還會出現熱橋,對整個被動房的密封體系造成嚴重影響。”他介紹說,“因此,在窗框和墻體之間采用防水隔氣膜、窗框和窗框之間采用密封膠來保證密封效果。”
他提出,在設計方面,窗戶應無三面粘結,接縫變形、接縫寬度和密封膠位移能力要匹配,厚度要足夠;在選材的時候,密封膠應滿足高位移能力、不沖油、低模量,密封膠條應選擇高性能硅橡膠密封條;施工時要做粘結性試驗、相容性試驗,應清潔到位、注膠飽滿、厚度足夠,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德國諾托國際集團中國分公司總工程師河紅講解了如何通過系統技術的方案,解決平開門的氣密性問題。他認為,被動門應該具備的特點包括:嚴謹細致和標準化的結構構造設計;安全可靠的多點鎖閉系統;承重穩定且具有可靠啟閉承載能力的隱藏式門合頁;既能啟閉自如,又能有效滿足密封需求的密封系統;既節能又可滿足無障礙低門檻的構造,以及有效可靠的密封性能。
他指出,被動門設計的痛點在于門檻的密封性。他認為應該從三方面來解決,一是盡可能保持住整門密封系統的構造完整;二是利用升降密封條改善和解決密封缺失問題;三是針對底部的兩個端部位置的密封缺陷,用密封堵件進行有效密封,確保氣密性的完整性。
泰諾風集團亞太區總工劉軍介紹,截至8月12日,國內獲得被動房認證的隔熱鋁合金窗、門、幕墻包括25家公司的27個窗系統、2兩個門系統、3個幕墻系統。國內做出來第一個被動房用窗是在2016年。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在被動式窗的設計中使用用鋁合金存在很大難點。
劉軍指出了國內鋁合金被動門窗目前的現狀:滿足13℃室內溫度要求的鋁合金窗設計比較容易;在不充氬氣的條件下,幾乎無法滿足被動房設計要求;若采用充氬氣的方式,采用插角和部分焊接方式生產的暖邊間隔條產品,要使氬氣保持率達到標準要求,在目前是個大問題;無限增加鋁合金系列的寬度或增加鋁合金窗可視面高度,可以設計出更好性能的隔熱鋁合金被動窗,但是實用性和操作性值得商榷;達到被動房水平的鋁合金門窗,材料成本增加值比想象的低;滿足被動房窗要求的門窗,應該考慮全壽命周期的性能體現,不應該僅僅考慮理論的數據,這也是目前國內很多已獲得認證的項目產品存在的問題。
江陰海達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趙本軍介紹了被動窗的密封構造結構設計。他指出,為了滿足被動窗的要求,密封材料需要開發新工藝、新產品、新結構,還要了解被動窗整個結構的設計要素,以及被動窗各類膠條設計的細節功能,尤其是密封膠條的構造比較關鍵。
他指出,在中國,產品設計是一個短板,尤其在密封、構造、材料方面。而國外的一些企業十幾年、二十幾年都在認真做產品,在材料上不打折扣。這是國內的門窗企業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