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如今,城市由“工業文明”陸續進入“生態文明”,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全國各地都在制定城市綠色生態建設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國由快速城鎮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也迫切需要以知識經濟、創新驅動為引領的新發展模式。作為國家新舊動能綜合改革試驗區山東省的核心城市,青島為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正在進行一系列重要探索。
去年7月,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印發的《加快推進全市城鄉建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方案》中指出,將全方位發展綠色建筑提升綠色節能。到2022年,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全面落實,綠色建筑設計達標率達到100%,綠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比例不斷提升。
打造綠色建筑,有哪些方式?一是讓建筑被動節能,如加厚建筑墻體,提升保溫性能,或廢棄建材的加工再利用等;二是主動利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如在北歐一些國家,風能開發方便,安裝分布式風力發電和風力致熱系統可將風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和熱能。在我國,分布式風能技術尚不具備條件,而憑借充足的光照資源,利用太陽能發電幕墻或者太陽能光電屋頂不失為最可行的一條路徑。
承載尖端技術的玻璃讓理想照進現實
我國新能源企業漢能推出了一款薄膜太陽能發電墻“漢墻”讓綠色建筑的理想照進了現實。簡單來說,漢墻就是可發電的玻璃;同時漢墻也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可與建筑的墻面結合在一起,造就“會發電的墻”;如此通過點線面的串聯,每一棟建筑都成為了擁有葉綠素的植物一樣能夠呼吸,吸收陽光就可以瞬間完成光電轉換,減少建筑能耗,還能主動創造能源,成為綠色發電站,從而實現每個人的能源獨立。漢墻的問世,一舉完成了對人們玻璃、對墻、對建筑的認知顛覆。
玻璃能發電?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卻因漢能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成為了現實。漢墻采用的是漢能Solibro技術,Solibro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芯片”,保持著轉換效率21%、量產冠軍組件18.72%的全球最高轉換效率紀錄,轉換率平均高于行業2-3個百分點,至少領先行業3-5年,并且每年以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Solibro的先進技術始終占據著薄膜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領域的制高點。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的屋頂上就鋪設了640塊漢能Solibro組件,占用屋頂投影面積約為900㎡,總裝機容量為92.8kWp。
兼顧順應當今建筑發展趨勢的審美情趣,漢墻分為不透光的“發電墻”和透光的“發電窗”兩大類別,除黑色外,還有多種色彩的款型,以及仿石材等多種花紋,可以為各類建筑創造性地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作為建筑材料,安全性是最重要的指標。漢能的技術人員攻克了數百項難題,在技術和工藝上進行了極端氣候條件實驗。漢墻可抗12級臺風;能夠適應零下40℃到零上85℃的大溫差耐熱抗凍考驗,并且使用的是不燃性材料,燃燒性能等級達到了A級,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10年質保,25年功率輸出不低于85%。此外,漢墻提供集建筑結構設計、電氣設計、建筑熱工分析,到系統集成、施工及運維為一體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保障。
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得“魚和熊掌”
如何把城市還給森林,讓建筑與環境和諧共處、實現永續發展,漢墻的環保價值成為了破題路徑:讓建筑能夠主動生產能源且無排放減輕對環境的負荷,實現了太陽能在建筑上應用的革命性突破,太陽能不僅可以在屋頂上應用,還可以在墻面上大面積應用來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水平,向理想的零能耗目標緊密靠近。
電氣設計上,逆變器和并網柜可根據規范設置防雷、接地、隔離等相關功能模塊,確保建筑安全。安裝好后,太陽能發電可直接用于建筑室內照明、新風系統、空調系統等,可大幅降低建筑物業運營和管理成本,降低建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理論上測算,在建筑的南立面每應用1000平米漢墻,年發電量所產生的環保效益相當于少燒48噸煤炭,減少125.9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為城市種了6000棵綠樹。漢墻在創造環保價值的同時,經濟效益同樣不容小覷。同樣以安裝1000平米發電墻為例,日發電量可達到326度,一年的發電量可達11.89萬度。除了發電的收益,漢墻創造的清潔電力,還有助于提升綠色建筑的評分,而獲得高等級綠色認證的建筑相比同地段的其他建筑,在租金上可以獲得25%-30%的溢價。
用薄膜太陽能技術賦予建筑材料“發電”的功能,建筑在遮風擋雨之外,還能像植物一樣“呼吸”,創造綠色價值資產;在漢能的努力下,低能耗建筑解決方案不再是簡單使用保溫、保暖的節能材料,而是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契合青島市實際發展需求,提高綠色建材的利用率,以及大力發展薄膜產業必將助力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確保完成“十三五”節能目標任務,實現經濟發展與能源節約雙贏,為推動形成節能與綠色發展新模式,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