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18年的家裝市場,似乎格外寒冷。其實不只是家裝,受到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影響,整個家居行業都面臨著洗牌。所謂唇寒齒亡,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從宏觀經濟上,過去相當一段時間,中國經濟都以房地產為支撐,無形中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所以國家經濟調控的目的,也是要擠掉泡沫,讓經濟回到正軌。這一過程,勢必會有壯士斷腕般的慘痛。
家裝行業似乎格外痛。2018年年初,蘋果裝飾、實創、一號家居網等大型裝企先后爆雷,傳統家裝品牌闊達和亞光亞紛紛關停了最后的店面,互聯網家裝的明星項目多彩飾家、我愛我家等等也難以為繼,直到歲末,平臺型公司上海的優居客跑路,土巴兔上市失敗,為2018年的家裝行業劃上了一個悲涼的句號。2018年家裝行業的洗牌,是全面而徹底的。
其實端倪早在2017年就有所體現,只不過當時都還處于困獸猶斗的階段,到了2018年,終于撐不住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還是要從家裝行業以及互聯網家裝的起源說起。
從宏觀上,我習慣把家裝行業成為三個時代,分別是傳統家裝時代,互聯網家裝時代和品牌家裝時代。其中傳統家裝時代最為漫長,從90年代中期到2014年,大概20年的時間。傳統家裝最早就是清工輔料游擊隊,后來逐漸形成品牌化運營,整合更多的工隊,同時引入了設計師,形成了傳統的半包服務,主材則多以代購的方式。
后來又分化出了兩種形態,一種是業之峰的大店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與其設計師帶著業主去居然選主材,不如自己建個展廳,讓業主在里邊選,肉要爛在鍋里。另外一種就是以實創為代表的套餐模式,將家裝中常用的配置施工和主材加一起打包來賣,用概算的方式估出一個一口價,比如“28000,精裝搬回家”。
傳統家裝因為多是老板從裝修隊或者設計師干起,白手起家,所以一般都走得比較穩健,而且傳統家裝半包模式,對于裝飾公司自身的運營風險相對較低,再加上90年代-2014年,也算是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年代,樓市供給充沛,裝飾公司很容易活下來。在20年的傳統家裝歷程中,品牌公司陣營只有鴻利博雅、迪克斯裝飾等有限的幾家公司出現過跑路的狀況。
一切源于資本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平靜。最早是家裝E站號稱被金螳螂10億人民幣入股,在行業內掀起一陣波動,然后2014年7月份,海爾家居推出線上平臺有住網,發布百變加產品,算是互聯網家裝的雛形。同時天貓家裝在2014年下半年也開始發力,實創、輕舟幸福億家、新浪搶工長以及愛空間的前身空間智慧繼家裝E站后,紛紛入駐,蓄勢家裝電商,也為互聯網家裝概念的興起預熱。
最終的引爆源于空間智慧在博洛尼蔡明的幕后操盤下,成功拿到順風資本的投資,并且搖身一變成了愛空間。但是愛空間很聰明,一開始就以“小米家裝”的名義借了雷軍的勢,形成干爹效應,一波自媒體跟著炒作,引起懸念,然后再辟謠,反反復復,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操作套路,終于成功把愛空間搞大了。家裝行業也因此仿佛是在土坑里長大的媳婦,第一次穿上了洋裝,引來主流資本的關注。
愛空間的引爆,迅速引來各方效仿,因為家裝行業從來就沒有什么真正的技術壁壘,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其中廈門的美家幫,路都還走不穩就匆匆搞出來一個777套餐,一波炒作之后竟然掛上了新三板。還有一堆的小動物、小植物們如雨后春筍般都冒了出來,伴隨愛空間的腳步,高舉互聯網家裝的大旗,在重度垂直陣營當時真正形成些氣候和更廣泛影響力的只有悅裝網、構家網等有限的一些有明星資本投資概念的公司,平臺型公司里冒出來的是齊家網和土巴兔兩個獨角獸,技術派中則以酷家樂、打扮家為代表。做供應鏈的則沒有玩家勝出。
為什么當時只有這些公司尚且有氣候,其實道出了互聯網家裝的本質,除了技術派另當別論,更廣泛概念的互聯網家裝就是個偽命題。在我看來區別你是傳統家裝還是互聯網家裝,就在于你有沒有明星資本注資。因為從本質上講,在當時市場狀態下的“互聯網家裝”都是披了件外衣而已,從本質上與互聯網并沒有半毛錢關系。
整個破網站,上了天貓、京東,您就互聯網家裝了?要知道,很多舉措傳統家裝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實早都試錯過了,包括產業化工人。都是騙投資人的把戲罷了,欺負資本是小白。
事實上很多資本也的確是小白,在那個唯資本是瞻的時期,資本也都被吹捧到了過高的地位,很多投資經理也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掛著個資本的背書,到處指點江山,其實狗屁不懂。起碼對于家裝行業,很少有資本懂的,也于是才給了很多項目以機會。
從結果來看,明星資本的介入會助推被投資項目上升到新的維度,比如愛空間、悅裝網在當時都有很多互聯網的玩法,這是互聯網家裝到目前為止,唯一有點互聯網影子的地方。而更多的被投企業,拿土豪資本也罷,自己掏錢然后打腫臉充胖子說拿到了融資也罷,本質并沒有改變,和傳統家裝沒有任何區別,也自然無法贏得更廣范圍的影響力。
資本希望通過標準化家裝的推進,實現規模化,但以愛空間為代表的模式從根本上就是錯的,因為限制了人性,違背了家裝個性化的基本屬性。所以這種模式可以做精裝房配套服務,也可以獲得一部分小資客群,但是想在更廣范圍獲取大眾客戶,一招鮮吃遍天,顯然有點一廂情愿。
愛空間算是有資本支撐活下來的,沒有資本支撐的,靠這種模式,必然造成流量困局,而惡性競爭態勢下,毛利過低,企業運營成本過程,最后發現,相比于傳統家裝,想節省的成本并沒有節省下來,毛利卻變低了,虧損成為常態,逐漸形成現金流黑洞,最終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
而家裝行業區域特征明顯,單一品牌的供應鏈整合無法做到全國范圍統一輸出,規模化就是問題,最主要家裝依舊是以人為主導的行業,各個地方操盤者水平不一,以及總部的管理寬度,都讓資本期望的快速擴張成為泡影。
做C端直營太重,做加盟又不可控,于是也有互聯網家裝項目專心做供應鏈輸出,但是東箭都玩不轉的事,誰又能輕易玩得轉呢?資本多是急功近利的,眼看靠這個土鱉行業暴富無望,紛紛撤退,再加上有些企業的創始人心術不正,干得都是洗錢的勾當,所以資本也是對這個行業傷透了心。最后只落得一地雞毛,一片跑路的狼藉。
資本的撤退,加上房地產的調整,終于把互聯網家裝打回了原形。包括以美得你、天地和、夢想家裝飾等為代表的電視直銷整裝忽悠模式,也都紛紛爆雷。于是在2018年的年末,家裝行業正式進入新的時代。
我將這個新時代定義為品牌家裝時代,雖然品牌公司一直都有,但占據的市場份額始終有限,大部分市場還是被游擊隊占據,但在2018年乃至以后,這樣的局面將得以全面改觀。品牌家裝時代是家裝行業經過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浪潮之后,迎來的全新市場競爭格局。
在這種競爭格局下,資本不是最主要,實戰才是最主要的,品牌才是最主要的。行業經歷洗牌后,消費者的信心遭到極大打擊,家裝行業的主要痛點由增項亂收費這些小問題變成了跑路的大問題。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嚴重缺乏保障,一些理性消費者會主動選擇更有保障的品牌公司。
另外在一線城市,新房增量降低,更多是靠老房市場,這時候能做得起廣告的品牌公司會更有優勢,更容易占據用戶心智。所以接下來家裝行業將進入到品牌集約期,強者恒強。家裝行業經過20年發展,洗盡鉛華之后,鶴立眼前的依舊是東易日盛、龍發裝飾、業之峰這樣的實力企業,傳統列強只要不是像實創那樣步子邁太大扯到蛋,就都相對穩健,而這種一路摸爬滾打下來的成功,也更能體現商業的本質。
2018年,當家裝行業一片哀嚎的同時,具備硬實力的企業仍舊風光不減。例如傳統列強業之峰在北京已經悄然坐上了綜合產值10億元的交椅,套餐公司里異軍突起的梵客家裝實現產值翻倍增長突破2億大關,曾經的京城四小龍之首龍發裝飾在全國市場延續自己的輝煌,全國100余家直營分公司,純工程產值30億元。東北市場的老大方林裝飾每年的凈利潤都達上億元,而南方市場霸主家裝教父余靜贛老爺子身子骨和他旗下的企業依舊硬朗。
品牌家裝時代是全面洗牌的時代,大人打架就沒小孩子什么事了,大多數失去創新能力的中小型公司會被逐漸淘汰。而確定你能否存活的其實沒有什么秘籍,也沒有靈丹妙藥,都是在實戰中適者生存。客戶就在網絡,在小區,在展會,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能否獲取這些客戶,就是考驗你企業軟硬件的綜合實力,就是在一場又一場的巷戰中拼爭下來的。而當你擁有這些客戶的時候,有沒有資本助推已經不重要了。
未來的家裝行業應該少些浮華,多些實干,少談些模式,多談些產值。我發現相當一段時期,媒體和專家都張嘴閉口商業模式,卻從來不關心一家公司的真實產值有多少。這就好比是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充斥著高大上的詞匯,而張小龍的演講通篇只有用戶和體驗。所以讓紙上談兵空談模式的專家都見鬼去吧,路從來不在誰的嘴里,路在腳下。資本退卻是寒冬,巷戰里邊,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