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于廠家還是消費者來說,“漲價”都是一個敏感字眼。其實漲價的背后,不僅是消費者的無奈,也是企業的無奈。特別是在今年樓市低迷的環境下,家居企業一方面面臨著成本壓力的不斷上漲,另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激烈,漲還是不漲,對于家居企業來說都很糾結。從今年上半年的漲價風潮到下半年多數家居企業紛紛表示“不漲價”,盡管市場寒意難掩,但家居企業仍然在努力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內部消化”來替代漲價。
上半年家居業涌現“漲價潮”緩解成本壓力
毋庸置疑,今年的家居行業已然進入了“高成本時代”,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費用以及賣場租金等各種成本的不斷上揚壓得不少企業喘不過氣來。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以來,包括家裝、建材、家具、衛浴、櫥柜等產品在內的不少品牌已經紛紛進行了調價。比如科勒衛浴在年初對終端產品做了10%左右的調價;大自然地板春節后對部分產品的價格已做了8%左右的調整;百強也在5月份將其純實木系列產品的價格上調了20%左右;曲美家具在6月份對產品進行了10%左右的漲價;博洛尼價格上調了10%-15%;今朝裝飾在3月也將價格上調了5%;4月底,也將價格上漲,漲價幅度10%-15%。
“漲價潮”已經在上半年蔓延了整個家居行業,原材料的稀缺、運營成本的不斷增加都在迫使企業“不得不漲”。“用工荒”也是家居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導致了人力成本的直線上升。此外,渠道成本的居高不下則是多數廠家之痛,今年以來,關于品牌經營毛利潤六層分攤賣場的說法不禁讓人感嘆家居企業生存的艱難。在如此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家居企業為緩解成本壓力,紛紛在上半年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價。
漲or不漲?家居企業很“糾結”
不久前,關于家居產品國慶前后漲價的說法便甚囂塵上,上半年的漲價潮剛過,難道家居業真的還要再提價?記者特地在國慶前后走訪了賣場,結果發現多數家居產品并未出現提價現象,導購員也均表示產品并未進行調價,同時記者也發現,品牌商家均在國慶期間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折扣,以期在低迷的市場中借力國慶長假沖刺銷售額。此外,在各大賣場中也并未出現先提價再打折的現象,有品牌家具導購對記者表示,這種做法不會出現在大品牌身上,大品牌通常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而破壞形象。
包括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歐嘉·璐尼總經理肖水生等在內的幾位家具、地板品牌老總也均表示國慶前后不會漲價。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為何企業不漲價?是不想漲價還是另有隱情?其中的無奈和糾結相信企業自知。東方百盛CEO邵賢強直言,每個廠家都想漲價,因為原料和勞動力都在漲價,成本高了利潤沒有了。可是市場的情況又不怎么好,賣不出去還是不能漲。商場都在做活動,想漲也漲不了,只能保持現狀。強力家具集團董事長張福才同樣表示,今年春節剛過就調整了工人的工資,到下半年又調了個別崗位上一部分人的工資。不調工資就感覺到工人不愿意簽合同,造成企業很恐慌。但是市場的價格是這樣的,所以現在只能犧牲企業利潤。他還表示“今年的市場增長比較緩慢,大部分的家具廠應該說比去年還在下降。所以說作為我們企業來講,也不敢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