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8月上旬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天氣依然炎熱。8月9日,在38°C的高溫下,記者身穿長衣長褲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已經幾近中暑。不過,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下簡稱:廣西分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都是如此著裝。特別是在氧化鋁焙燒生產線上,高熱程度可想而知。而正是在這里,中鋁高管和職工的干勁得到了充分展現。
2008年金融危機后,曾經輝煌的中國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幅虧損,轉型迫在眉睫。2016年,中鋁打響了轉型戰役。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的話說,“中鋁全體干部員工摸爬滾打、拳打腳踢、爬坡過坎,始終沒有一刻放松。”風雨過后是彩虹,2016年扭虧為盈,2017年上半年實現了11.2億元的利潤,旗下所有的業務板塊均已開始盈利,市場競爭力也從行業中下游躋身到行業前部。中鋁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鋁業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5.9億元,同比大增3倍,創出了金融危機之后9年以來的最佳半年業績。
公司改革主線十分清晰,“深入學習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減乘除’法,是中鋁集團實現提質增效的新武器,通過減問題、多創新、快改革、提效益等手段,扭轉了中鋁集團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被動局面。”葛紅林對記者表示。
近日,記者走訪了中鋁位于廣西、貴州以及重慶市的多家生產企業,而這三地企業完整涵蓋了中鋁集團上下游產業鏈,由氧化鋁到電解鋁再到下游鋁制品加工,既有持續盈利的標桿企業,也有轉型初見成效的老牌國企,還有在國防軍工中地位頗重的加工重鎮。
“中鋁正處在爬坡過坎、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奮發努力,攻堅克難。”中鋁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余德輝向記者表示。
廣西分公司:
“精準管理”和“采礦無痕”
2014年起,中鋁公司在董事長葛紅林的帶領下開展精準管理工作,在全系統內對產業鏈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拆解重塑,消滅錯誤,減小誤差,精耕細作,達到最優,為精細管理打下科學標準量化的根基。
廣西分公司所在當地的鋁土礦的品位較高,儲量豐富。該公司運營管理規范、生產技術先進,一直是中鋁集團乃至全國和全球氧化鋁行業的標桿企業,贏利水平也一直排在中鋁前列。
2017年,廣西分公司按照中鋁集團統一部署,緊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再創業績新高。今年前5個月,公司累計實現利潤超過6.5億元,完成全年考核利潤目標超過70%。一季度,該公司鍋爐“非停”次數為零,在中鋁股份熱電機組(鍋爐)“非停”次數勞動競賽中獲單機容量135MW及以下競賽組第一名;以溶出機組運轉率為代表的工廠運轉率超過98%,創造歷史最佳水平。
廣西分公司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數據顯示,該公司近年來投入巨額資金用于節能環保項目建設。與2014年相比,2016年公司NOX排放量下降超過77%,煙塵量下降超過30%,超額完成碳減排指標。
同時,為科學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公司投資22億元建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已通過國家驗收。采礦臨時用地--復墾還地實現良性循環,3年共復墾土地超過10000畝,復地率超過80%。復墾還地于民,實現“采礦無痕”,被譽為企地和諧共處典范,做到企業、政府、群眾三方滿意。
雖然廣西分公司的盈利水平在中鋁集團中名列前茅,但產業升級的步伐并未停滯。按照中鋁集團的整體規劃,未來廣西分公司將改善產品結構,完善鋁產業鏈。
貴鋁:
“退二進三”促產業升級
1958年建廠的中鋁貴州企業(包括中鋁公司貴州鋁廠和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以下簡稱“貴鋁”),如今是具有礦山和氧化鋁、電解鋁、碳素生產綜合配套體系的大型鋁聯合企業。
與廣西分公司不同,貴鋁曾經以生產電解鋁為傲,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貴鋁成套引進八萬噸160千安預焙槽電解鋁生產線,極大促進了中國鋁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但如今,這些生產線已屬于落后技術。同時,隨著時代發展,貴鋁昔日所在的“郊區廠區”已經包圍在城市之中。
2008年初,南方冰凍災害導致的突發性停電和隨著而來國際金融危機,令貴鋁下定了轉型的決心。“在這個時候,以冷正旭為班長的上一屆貴鋁領導班子提出了退城進園、退二進三、退低進高的三進三退轉型升級戰略。所謂退城進園就是將處在城市中心區白云區的產能遷至清鎮工業園區,退低進高就是將產能轉移上升到產業升級層面,淘汰落后工藝,打造升級版鋁基地”,貴州鋁廠黨委書記陳剛對記者表示,“退二進三,就是通過土地開發和企業改制,積極發展以現代工業性新興服務業和現代城市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實現員工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發展。”
在中鋁總部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貴鋁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全力推動轉型升級,至2016年,貴州分公司實現了八年來的首次生產經營性盈利,貴州鋁廠超額30%完成全年任務目標,今年上半年又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目前,貴鋁正根據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實際,重點培育發展物流貿易、工業服務、現代城市服務、職業教育,支持幫助發展鋁合金加工業、第三方檢測中心等業務,努力發展成為在中鋁和西南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凝聚力的現代服務型企業集團。
記者還參觀了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下簡稱“華錦鋁廠”),這家公司由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杭州錦江集團合資成立,采用“央企控股、民企機制運營”的模式,共同建設運營清鎮氧化鋁項目,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特色模式。
在混改中,中鋁集團拿出優質項目和資產,與民企共同經營,以達到共贏。華錦鋁業公司綜合部經理、高級工程師李冀平對記者表示,“原來一個氧化鋁廠需要設置十幾個管控室,要100多個人分幾班來進行工作。而在退城進園后的華錦鋁業,不僅引入優秀的民企管理體制,還實現了技術工藝的升級,一個管控室只需要20幾個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單位產出率。”
西南鋁:
為“中國高度”和“中國深度”服務
從氧化鋁到電解鋁,都屬于鋁加工行業的上游,而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的中鋁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西南鋁”)則是不折不扣的下游加工企業。不過。由于這里生產著部分國家重點領域的關鍵材料,這座本就位于丘陵地帶較為隱秘的工廠又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按照當時國家三線建設的總體布局,我們的鍛造廠就建在四周環山的地方”,中鋁西南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17年5月5日,中鋁西南鋁第二屆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前夕,裝備有“中鋁西南鋁造”鋁材的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而5年多前的2012年4月,在中鋁西南鋁第一屆科技創新大會上,正式確定了“十二五”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5年來,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成就了“中國深度”,高鐵奔騰刷新了“中國速度”,大射電望遠鏡拓寬了“中國維度”。在每一個國家重大航空航天和國防軍工的關鍵項目上,都有中鋁西南鋁的重大技術突破和創新材料的貢獻。
在厚板生產線和熱連軋生產線,記者看到,在幾分鐘內,一塊厚重的鋁錠被反復軋制成為厚度僅幾厘米的鋁板帶。“目前,中鋁西南鋁能夠根據需求生產不同厚度、寬度的各種鋁板帶產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與氧化鋁和電解鋁的生產工藝略有不同,鋁制品加工的技術源自于不斷的科技創新,用中鋁西南鋁人自己的話來說,幾年來,中鋁西南鋁科技創新正在呈現兩個深刻變化:一是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二是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轉變。
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中鋁西南鋁集團公司鋁加工材同比增長30%,出口增長54%;高精板帶事業部商品產、銷量同比增長12.9%、13.4%,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