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木制品生產和出口大國,但在國際木材標準體系中的話語權明顯不足。專家建議,我國要加快木材標準的制訂,以規(guī)矩求方圓,突破木制品國際貿易技術壁壘。 1984年,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木標委成立以來,共制(修)定國家標準116項、行業(yè)標準61項。2008年,木標委首次主持國際標準項目,承擔了《木材抗沖擊彎曲強度測定》、《木材硬度測定》和《木材抗沖擊壓痕測定》3項國際木材標準的修訂。我國已實質性地參與到國際木材標準化活動中,201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木材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九屆年會將在我國召開。 相對自己進步明顯,對比先進國家差距明顯。資料顯示,我國雖已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常務理事國,每年交納會費占世界第四位,但制定的國際標準僅占1.6%。專家提出,根據(jù)預期,我國這一比例至少應該達到10%。 木標委秘書長、北京林機所所長費本華研究員介紹說,我國木材防腐標準化工作當前還非常滯后,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國家標準,根本不成體系,更沒有標準的執(zhí)行和監(jiān)測機構,在科研和生產上只能參照他國標準或國際標準執(zhí)行。木材防腐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小,與我國商品材總量相比遠遠不成比例。 費本華說,當前有許多工作要做。為了避免重復或走不必要的彎路,各項工作開展前一定要有清晰的發(fā)展思路。標準制定可以借鑒澳/新標準和美國標準,集成創(chuàng)新,以形成自己的標準框架。 近年來,我國對木結構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費本華說,國內結構材有國外進口的,也有我國自行研制的。進口結構材產品大都沒有得到我國的認證,國產結構材由于沒有相應的標準,在研究過程中都是借鑒國外標準。因此,開展結構材標準研究對于規(guī)范結構材市場、推動木結構建筑國產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制定的一些結構材標準均借鑒了大量國外同類標準,正在制訂的某些標準也是直接借用國外規(guī)定而略有保守采納,缺乏國內相關試驗研究基礎。實踐檢驗發(fā)現(xiàn),我國工廠可生產的結構材質量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要么偏出要求,要么低于要求。產品標準制定難度大,原因在于我國木結構研究晚,數(shù)據(jù)積累少。近年來,我國制定的標準大都集中在結構材的測試方法標準上。 為了加快我國結構材發(fā)展,針對當前我國結構材相關標準現(xiàn)狀,木材專家葉克林、費本華、虞華強等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加快木結構研究步伐,并盡快組織有關專家就結構材標準現(xiàn)狀展開討論,以構建合理的結構材標準體系。 目前,國內從事木結構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不多,而且研究方向和內容也各有側重。專家建議,在制定標準時,相關科研機構要整合資源,合理分工,協(xié)同共進,并針對急需的結構材標準組織聯(lián)合攻關,也可以發(fā)揮和提高企業(yè)參與標準制定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和適時性。 對于加快木材標準的制定步伐,專家建議,要重點加強對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標準的研究,推動標準制定與科研同步,完善標準體系;要積極跟蹤國家(際)標準,提高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強化標準制定過程管理,提高監(jiān)督管理水平;要加快標準化技術機構的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