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有色金屬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全文,提出了2009-2011年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期望產業在2011年步入良性軌道,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政策的側重點看,鋁行業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行業。 5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有色金屬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全文,《規劃》為有色金屬產業提出了2009年力爭保持穩定運行,到2011年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增長方式明顯轉變,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并為實現上述配合出臺了12項政策配套措施。 《規劃》總體圍繞穩定和擴大國內市場;控制總量、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技術改造;推進企業重組;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搞好再生資源利用等六大方面的指導思想。前期市場預期或傳聞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大部分內容都在細則中有體現,部分可能已經被市場消化,"完善出口稅收政策"、"抓緊建立國家收儲機制"、"推進直購電試點"、"加大技術進步及技術改造投入"、"支持企業走出去"等主要措施已經在實施或即將實施。 根據《規劃》要求,2009年將淘汰落后銅冶煉產能30萬噸、鉛冶煉產能60萬噸、鋅冶煉產能40萬噸。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預焙槽電解鋁產能80萬噸。另外,今后三年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改擴建電解鋁項目。嚴格執行準入標準和備案制,嚴格控制銅、鉛、鋅、鈦、鎂新增產能。按期完成淘汰反射爐及鼓風爐煉銅產能、燒結鍋煉鉛產能、落后鋅冶煉產能和落后小預焙槽電解鋁產能。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燒結機鉛冶煉產能。 從上述要求中可以看出,國家的產業政策主要在于限制規模較小的項目上馬,這會導致各企業紛紛上馬大項目,反而助長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同時,屬于應淘汰范圍的落后產能通過技術改造,產能得到擴大,也會增加總體產能。根據安泰科方面的統計,2008年底中國擁有精銅冶煉產能450萬噸,預計2009年將新增精銅冶煉產能60-70萬噸,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鼓風爐煉銅產能的技改擴產。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銅礦山出礦能力58.7萬噸,冶煉能力448萬噸,加工能力377萬噸,結構比例為1:3.6:6.4;而到了2007年底,這一結構比例變為1:5:9,產業結構進一步失衡,產業鏈下游能力遠遠超過上游的生產能力。據了解,由于國家對新建銅冶煉產能沒有資源自給率的限制,到2009年底產業結構的失衡態勢將更加嚴峻。 《規劃》還要求,2011年,銅、鋁、鎳原料保障能力分別提高到40%、56%、38%;加強煤鋁共生礦資源開發利用,形成100萬噸氧化鋁生產規模;再生銅、再生鋁占銅、鋁產量的比例分別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別提高6個和4個百分點。同時,12項配套措施中也指出,支持骨干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按照互利共贏原則,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簡化境外項目審批程序,完善信貸、外匯、保險、財稅、人員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強境外資產的經營管理,切實防范和化解風險;嚴格境外資源開發企業準入條件,對符合準入條件的骨干企業,在境外資源開發項目的資本金注入、外匯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 然而,國家支持這些企業走出去的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由于有色金屬精礦中普遍伴生有貴金屬,如黃金、白銀。選礦時主金屬和伴生金屬都被采選出來,在冶煉的中間環節(粗煉)仍然存在很高的伴生度,如粗銅中就有很高的含金量。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