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3月下旬,我們各大鋼鐵公司的生產能力已經恢復到了5.1億噸左右,而今年國內的鋼鐵需求量則僅為4.3億噸;因而按照這個形勢,五月份可能許多鋼廠又要限產保價了。限產保價就是通過限制產能,減少供應來達到供求平衡,從而穩定產品價格,追求合理利潤。這是市場經濟下一個有效的自我調節手段。那么,限產保價真的能把鋼鐵企業從虧損狀態中挽救起來? 限產保價,實際是兩個步驟,有先有后,通過限產來保障價格,限產是手段,保價是目的。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時,連這個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懂,把保價作為手段來使用。既要求限制產能,同時要求穩定價格,這就導致出現一些矛盾。拋開是否涉嫌壟斷不談。單說這個措施是否可行。 先分析的限產成本。首先一個行業往往有很多不同性質的企業,私營、國有、上市公司。企業限產后涉及到的問題也比較多樣化,譬如:國有企業往往涉及領導人的考核,上市公司要考慮業績報告,私營企業要考慮先產后銷,可能引起的銀行催貸問題。同時要考慮員工的安置問題,企業形象問題。再加上固定的一些機器折舊、開機費用、廠房租用等費用、市場份額占領等因素。各種有形成本、無形成本對于限產來說是很難量化的,但是有一點,這個成本必然是很高的。 再來說"保價"的問題,價格始終是種市場表象,他是市場內在的供求、成本、政策、心態等多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核心仍是供求關系,在沒有完全扭轉供求關系的情況下來保價會導致什么結果呢?1.由于價格保持平穩,不足以克服限制成本,企業很難將限產執行到位,供求矛盾持續存在;2.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產銷率不斷降低,工廠庫存不斷增高,資金占用過大,對后期崩盤帶來極大的隱憂;3.盡管價格平穩可以短期內穩定下游采購心態,但是本質上只是將調整壓力退后,并沒有消除,在供求情況透明的前提下,市場對于價格調整始終存在一個預期,須謹防銷售壓力集中釋放帶來的劇烈振蕩;4.化纖行業多存在相關替代品,不考慮競爭情況,執行控制價格,必然會導致下游部分需求流向競爭產品,本產品需求萎縮;5.在保價的市場氛圍下,雖然各工廠生存艱難,但是多能糊口,競爭削弱,新產品、差異化的開拓節奏必然放緩。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保價時會產生的,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限產保價的基點,是通過減少一定的產能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從我國實際國情來看,由于鋼產量的基數大,僅有部分鋼廠實施限產,不太可能達到保價的目的。鋼廠作為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自己的職責之一。限了產的噸鋼生產成本就會比原先的高,降不了成本反而抬高了本,在低迷的市場里也就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從這樣的視角看,限產也是不能持久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