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中國鋁產品進出口貿易“大數據”——從哪來,往哪去?
鋁資源大量依賴進口
過去12年,中國累計進口鋁土礦3.02億噸,進口氧化鋁6160萬噸,進口廢鋁3256萬噸。同期國內原鋁累計產量達到1.8億噸。據尚輕時代初步折算,使用進口資源生產的原鋁約為7450萬噸,累計進口依存度為41.2%。
12年間中國進口鋁資源累計花費了702億美元。其中進口鋁土礦花費149億美元,進口氧化鋁花費224億美元,進口廢鋁花費330億美元。
鋁及鋁加工產品、鋁制品
進口量逐年下降
2003~2014年,隨著中國鋁冶煉和鋁加工工業的發展,鋁及鋁合金系列產品進口量總體趨于減少。其中,鋁及鋁合金主要是來料加工貿易下的進口。部分鋁板帶箔、鋁型材產品還需要進口,主要也是來料加工貿易方式,還有部分外資公司出于避稅需要高價進口所需加工產品。有部分高端鋁材由于國內生產批量不足導致制造成本相對較高,也給國外產品留有少量市場空間。目前,國內產能不足和不能生產的鋁材品種已經很少了。需要進一步加工的鋁制品的制造能力更是很強,進口量已經很少。
中國鋁加工材和鋁制品
出口高速增長
過去12年,是中國鋁加工材、鋁制成品出口的黃金年代,出口量增長之快速、出口范圍之廣泛、出口產品之豐富、操作手段之多樣,令業界震驚。
據尚輕時代測算,2003~2014年間,中國共出口鋁及鋁合金、鋁加工材、各種鋁制品累計達到4621萬噸。盡管歷經金融危機影響,但出口年均增幅仍然達到10.52%。2014年達到創紀錄的617.6萬噸。
其中,累計出口鋁及鋁合金1054萬噸,鋁板帶922萬噸,鋁型材679萬噸,鋁箔490萬噸,鋁門窗及結構體472萬噸,鋁制品398萬噸,鋁家具器具310萬噸。可以說,中國鋁加工材乃至深加工產品憑借各種優勢已經滲透到世界各個細分市場和角落。
以上所述鋁產品僅統計了海關稅則中第76章中的部分產品,并不包括其他章節中的鋁密集型的產品。比如,2014年鋁合金車輪出口量就高達79萬噸。還有諸如自行車、摩托車、工具、燈具、家電、3C產品、機電設備中的間接出口的鋁合金。據尚輕時代粗略估算,2014年中國用于出口的鋁大約在800萬噸以上,甚至更高。
可以說,鋁不僅成為國內直接出口量較大的原材料和加工產品,也是支撐整個中國制造業和出口加工業的重要基礎材料。出口,的確是過去12年拉動中國鋁市場和鋁工業發展的的重要馬車,其重要性超出我們以往的想象。
中國鋁出口目的地廣泛
貿易流向多變
中國鋁產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目的地分布越來越廣,特別是近年來出口到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鋁材數量大增,包括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尼日利亞等,并且流向變動很大。國外市場不斷高企的鋁錠現貨升水,也助推對美國、歐洲市場出口量也開始劇增。
中國鋁系列產品
進出口貿易順差巨大
2014年,中國鋁及鋁合金、鋁加工材、鋁制成品等系列產品出口額226億美元,進口45.78億美元,貿易順差180.3億美元(不包括鋁土礦、氧化鋁、廢鋁)。如果考慮鋁車輪39.7億美元的出口,則貿易順差將近220億美元。即便如考慮減去鋁資源進口的75.47億美元,貿易順差也有145億美元。因此可以說,整個鋁產業鏈對出口的依賴性較大。
通過對鋁產品流向的簡要分析,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 要多渠道解決鋁資源進口的安全性、經濟型,并考慮環境承載力
超大量進口鋁資源并發展本國鋁冶煉工業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導闖出的一條產業發展之路,這較大程度解決了中國對原材料消費強度最大時期的資源瓶頸,有力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對鋁材料的需求。這是對以往年代國家資源戰略和全球布局缺失的一種無奈的彌補,也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功不可沒。但是,這一發展模式所付出的代價和潛在的隱憂也是十分巨大,難以述說。未來的資源開發之路還需要有多種選擇。
2. 要客觀清醒分析中國鋁工業與全球鋁市場的關聯度和影響力
以往我們觀察鋁產品的出口僅看鋁及鋁加工材,導致市場分析有一定局限性。還應該要關注鋁制品及相關終端產品的出口,這些對國內鋁市場和鋁產業發展都有很大關聯。
鋁系列產品出口的出口量占到國內全鋁產量的22~25%以上,如果考慮間接的出口,這一比例會更高。鋁產業的發展支持了與鋁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國內鋁的消費,刺激了鋁產業鏈的投資。因此,鋁產業所涉及的產業鏈規模、出口規模巨大,帶動面、影響面較大。
3. 多種因素會導致未來鋁出口難以持續增長,需要改變出口導向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貿易壁壘增加的背景下,在較高的出口規模基礎上繼續擴大出口會遇到更多障礙,出口增速會放慢,甚至出口量還會下降。過去幾年和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呈現出的出口量劇增由多種因素導致,誠然有國內鋁加工業技術進步、規模擴張、競爭力提高的大背景,也與國內外鋁價差、升水、資金利率、匯率、投機套利等因素密切聯動,呈現有投機性、階段性特點,更有賴于政策支持,并不能樂觀的認為國外市場興旺和留給我們的市場空間巨大。未來出口將會越來越難,不可能持續增長。因此,鋁加工廠、電解鋁廠、氧化鋁廠和投資者都應該有清醒認識,不要被一時的市場繁榮(隱含部分虛假繁榮)所蒙蔽,導致市場誤判。
4. 擴大內需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國內房地產投資、工業投資下降,會導致建筑用鋁的需求處于中低速狀態,而下一階段出口也難有起色。國內電解鋁、鋁加工產能過剩矛盾會更加突出,一系列問題會浮出水面。因此,一方面還要自覺自律的控制新的鋁及鋁加工產能項目,需要適度減產和適時停產止損,破產重組,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擴大鋁應用,開辟新的市場藍海。
5. 出口貿易政策需要適度調整
由于鋁產業鏈較長,國際化程度高,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調整要謹慎思量,周全考慮。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更要面對現實,要持續支持正常的鋁材和鋁制品出口貿易。但是從中長期看,不能忘記政策制定的初衷,要守住政策和法規的底線,向市場人士傳達正確的、明確的信號,逐步調整政策,加強監管,減少低附加值和沒有附加值、甚至附加值為負值的產品出口。更要限制利用政策單純以資金套利為目的出口鋁產品的行為。要找到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最佳方案,并保證其一致性。至少不要助推跨境資本在行業的過度投機,以免在此刻和在不遠的未來把更多的麻煩留給政府,把更多的苦難留給堅守這個產業的產業人。
6. 鋁加工企業和鋁終端產品制造商要考慮“走出去”戰略
近10年來的以低成本和價格為重要手段的出口競爭方式已經難以持續,而且并不能開辟更大出口空間。需要轉變思路開拓國際市場。鋁加工企業和鋁終端產品制造商要考慮“走出去”戰略,包括在海外成長性市場的直接投資和在傳統市場的并購重組,靠技術、服務、品牌、創新和產業整合贏取新的發展空間。同時,要緊隨國家“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以及多邊投資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機會,抓住時機輸出部分鋁加工制造能力,開辟新的產業“綠洲”。相關政策導向與組織協調工作也應抓緊啟動。(說明:所有數據均來自海關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