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房價短期動態的環比跌幅,早已于去年三季度見底,當前已略有好轉,但尚未反轉。環比先企穩,同比后企穩。
反映房價短期動態的環比跌幅,早已于去年三季度見底,當前已略有好轉,但尚未反轉。環比先企穩,同比后企穩。因此,2月70城房價同比跌幅繼續擴大,并非當前樓市進一步降溫的表現,而只是統計指標的特殊內涵,并不為多數人所知。
國家統計局3月18日公布的“2015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樓市延續2014年5月以來整體下跌態勢,70個大中城市同比整體跌幅高達6%。而與1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6個。諸多媒體與專家對此數據皆表達了悲觀態度。
房價走勢果真如此糟糕?同樣的數據,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論。從數據表面來看,2月份70個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確實全都跌回到一年前;平均來看,2月70城房價同比下跌6%,創2005年有此指標以來的最大跌幅。但很多人并不懂,這是一個滯后指標。
而領先指標是環比。2月份,70城中有66城房價環比下跌,也即它們的房價水平低于1月份。但去年9、10月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更多,為69個。平均來看,去年8月70城環比下跌1.2%,其后跌幅連續四個月收窄,而今年1月和2月持平,跌幅為0.5%。
也就是說,反映房價短期動態的環比跌幅,早已于去年三季度見底,當前已略有好轉,但尚未反轉。環比先企穩,同比后企穩。因此,2月70城房價同比跌幅繼續擴大,并非當前樓市進一步降溫的表現,而只是統計指標的特殊內涵,并不為多數人所知。
從政策面來看,政策指向有利于房價企穩。政策是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第一因素。去年二季度開始,地方政府紛紛救市,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出臺“央四條”,支持個人房貸。今年剛結束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罕見地提出支持改善型購房需求,而且還將去年曾出現在政府報告的“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刪除了。說明中央層面對住宅需求的支持力度仍將增加,接下去可能有措施出臺,比如降低二套房貸首付比重等。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這對于幫助地方城市和開發商去化住宅庫存,效果將立竿見影。寧波等地已發文,開始實際落實這一政策。
而再反觀市場,住宅成交量的率先反彈,將封住房價下跌空間。房地產市場中,成交量是一個領先指標,而房價變化滯后于成交量。去年9月出臺“央四條”后,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重點城市,住宅成交量開始反彈,其中12月份成交量甚至創了近五年月度新高。今年1至2月,由于春節因素,成交量有所下滑,但今年3月上半月的新建商品住宅,仍比去年3月上半月增長一成。預計未來三個月的成交量還將接力去年四季度的較高水平。
因此,雖然多數城市房價仍在下跌,但不需過度悲觀,對于一線和部分二線庫存壓力不大的城市,反倒應該前瞻性地看到房價即將逆轉。其實,從去年12月開始,一線城市的房價,總體來看已經止跌,其中深圳明顯開始上漲。這正是每輪房地產周期中的特有現象:一線城市率先反彈,其后二線跟進。不過,對于住宅庫存壓力較大的多數三四線和少數二線城市,雖然2015年市場應比2014年略強,但不宜對房價抱太多期待。總體看,預計70城房價環比將于二季度止跌,樓市“小陽春”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