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12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強化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約束,更好地發揮行業規范條件在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中的作用,在2007年發布的《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基礎上,修訂形成《平板玻璃行業規范條件(2014年本)》?!兑幏稐l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準入條件》同時廢止。
《規范條件》從新項目準入標準方面進行要求,提出新建平板玻璃項目原則上要進入納入規劃的產業園區。鼓勵和支持現有平板玻璃企業通過異地搬遷“退城入園”,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延伸產業鏈。同時,鼓勵和支持現有普通浮法玻璃生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轉產工業玻璃、在線鍍膜玻璃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玻璃精深加工。
在生產工藝和裝備方面,《規范條件》要求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燃燒、能源梯級利用(含低溫余熱發電)等先進技術,采用工藝先進可靠、能效等級高、本質安全的生產裝備。采用抑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產生的生產工藝和清潔燃料,配套建設高效、可靠的脫硫、脫硝、除塵裝置,嚴格限制摻燒高硫石油焦。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從源頭上減少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產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質量保證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范條件》強調加強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節能和綜合利用,要求企業建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在線實時監控系統;實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固體廢物應分類收集、儲存和實現全部再利用;要求企業要達到單位產品能耗準入值;使用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或能效標準達到1級標準的機電設備。年耗標準煤5000噸及以上的企業,應定期向節能管理部門報送企業上年度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提供準確可靠的能耗數據。
《規范條件》要求企業建立對平板玻璃生產全過程實施管控的產品質量保證制度、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企業生產的平板玻璃產品,必須全部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質量指標,其中一等品達到80%以上。開展玻璃深加工的,應按規定取得相應產品的強制性認證。
此外,《規范條件》提出企業要建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