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產品"報喜不報憂" 風險輕描淡寫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銀保產品的賣點是"保障+收益+分紅",雖然不確定的分紅沒有被銷售人員刻意強調,但是收益重點描述和風險輕描淡寫的現象仍普遍。消費者很容易認為:銀保產品有固定收益和部分分紅,外加保障,卻忽略了銀保產品也有風險。 在省城某銀行一網點,銷售人員聲稱,一款5年期的萬能險沒有任何投資風險,且以某年度最高的收益率來與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作比較。聽上去,購買該產品,再附加重大疾病保險,比存款遠要合算。 但事實上,保險公司并不能保證這當中沒有投資風險。保險能提供的風險保障,是指對可測量的風險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提供保障。而投資風險是無法測量,也無法保險。因此,以銀保產品的方式把錢交給保險公司,其收益并不總是高于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 退保費等避而不談 記者發現,銷售人員在推銷時,對退保費用、現金價值和費用扣除等方面的內容均沒有主動提及。對購買銀保產品有哪些費用,銷售人員都異口同聲地表示,沒什么費用。事實上,要提前退保,在10天的猶豫期之后,消費者要承擔比例不等的本金損失。原來的銀保產品多為1年期、3年期,而現在已有5年期、10年期的產品。這些時間較長的銀保產品,如果中途退保,要扣除手續費等,只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 其次,專業人士認為,投資型險種產品的投資收益與銀行定存利率不能簡單比較。因為保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作為保障、初期運營成本等扣除,只有一部分保費用作投資,獲取收益,消費者拿不到所有本金的收益。因此,在購買銀保產品時,除了收益率外,消費者還應當弄清楚費用扣除、投資期限、保障功能及壽險公司售后服務等。 溫馨提醒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對銀保產品,不要太看重分紅收益,更不要把它用做短期投資,保障才是銀保的本質。消費者應盡量去銀行的個人理財中心購買銀保產品。一般來說理財中心的客戶經理大多經過一定的保險業務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同時,消費者也需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明確產品的特點、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交費方式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以免上當受騙。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