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潛規則之家裝 地板"偷平方"工人"吃回扣" 買建材被"偷平方" 鋪設地板看上去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然而,一不留神就會落入消費陷阱。近日,南昌市建材市場一圈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賣建材中的"偷平方"潛規則。 "本來只用了102平方米的地板,卻說裝了115平方米,這就是行內‘偷平方’的潛規則。"這名姓林的人士告訴記者,買主一般都知道,100平方米的房,不可能剛好用100平方米的地板,這就給商家可乘之機。在賣木地板或瓷磚時,商家大多抓住買主怕材料不夠多跑一趟的心理,推出"多退少補"看上去很人性化的服務。在安裝前,不良商家就讓顧客買120平方米的貨,并承諾多退少補。然而,在地板運到買主家之前,不法店主就偷偷從每包中抽出一塊或幾塊地板,再重新塑封。其實,買主僅用了102平方米,安裝的工人卻說用了115平方米,還多出5平方米,可以退錢。實際上,不良商家暗中克扣了買主13平方米的錢。 商家"偷平方"不僅在地板中出現,地面磚、油漆等、膠水等也存在"偷平方"現象。建材送到用戶家中,一般用戶只數包數,并不逐包檢查,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被宰了一刀。 工人回扣比工錢多 由于許多消費者對建材所知不多,購買建材時喜歡帶上裝修工。南昌市消費者協會一工作人員介紹,不僅購買建材存在"潛規則",工人拿回扣的現象也很常見。 有些商家會給裝修工一定比例的提成,如果他們去買,折扣會低到4-5折,有時甚至是2-3折,而這種折扣進了設計師或裝修工的腰包,"默契宰客"成了某些建材商店的潛規則。 此外,有的業主堅持自購建材,裝修人員會推薦賣場或專賣店。市場流行的"潛規則"是,建材買賣認熟不認生,一般業主去買,價格相對較高。施工人員只要看一看業主購買的清單,記住具體的購買點,然后悄悄找到銷售人員還是可以拿到一筆回扣,有時裝修工拿的回扣比工錢還高。 消協的工作人員說,建材裝飾業涉及2500多種門類、近3萬個報價,這里面的東西太多太雜,誰家一輩子也就裝修一回兩回,里面的貓膩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這個行業就是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來騙人、蒙人。 溫馨提醒 省消協相關人士介紹,消費者買建材時,碰到"以假充真"、"偷工減料"或"短斤少兩"等情形,都可以要求商家退款退貨,還可進行相應索賠。 購買裝修材料時,不要到沒有信譽的裝飾材料市場或街邊小店購買裝飾材料,否則一旦有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很難得到保障;不要輕信裝修工的推薦,他們一般都有固定的購買渠道,在那里買東西往往質次價高,他們主要為了撈回扣;購買地板等裝修材料,應該打開包裝逐一檢查,最好測量實際面積,以免以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